目前,速遞易憑借其市場龍頭的規模以及附加的多種服務功能(如冷鮮櫃、微問診、洗衣等),已經開始占據社區入口、打造新的社區生活模式。
除此之外,在社區金融方麵,三泰控股也取得較大進展。公司旗下“金惠家”已於7月底獲得互聯網保險業務資質和全國專業保險代理牌照。據了解,三泰控股旗下“金惠家”是公司2014年設立的,旨在搶占金融社區化的入口。而較早前,三泰控股還收購了從事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金保盟”。如今,“金惠家”獲得相應牌照,是打通線上線下、形成良好協同效應的基礎。然而,對於三泰控股是否會逐漸向金融業轉型,此時陳延明欲言又止。
但從目前的數據來看,至少速遞易用戶人群還在不斷擴大。截至2015年8月,速遞易業務布局已擴張至全國79個城市,已簽約協議網點68911個,布放網點31029個,與上萬家物業公司合作。速遞易累計使用用戶數量近2300萬戶,累計送達包裹超過18000萬件。
未來,陳延明認為,依托“速遞易”的線下規模優勢,以及三泰控股在社區金融方麵的專業積澱,四大業務的有機結合將使得三泰控股有望在國內網絡購物、社區金融、生鮮電商、社區醫療、家政服務等社區互聯網細分領域與互聯網企業合作獲得持續收入分成。
尷尬的處境
然而,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並不是所有的收件人都願意使用速遞易,因為當麵驗貨等問題無法得到保障。針對這個問題,陳延明微笑著說:“那些天天閑在家裏的老年人肯定不需要,但是像你我一樣的上班族就需要。消費者完全可以不使用速遞易,我們的定位是願意使用速遞易的人群。”
目前,速遞易智能櫃遭遇的一個瓶頸就是,此前由於快遞員需要辦理速遞易的充值卡,每派一件就得向速遞易支付一件的費用,並不是所有的快遞員都樂意於使用這種收費的智能櫃。
還有,無論你屬於哪類人群,如果你買的大閘蟹被放到那些鐵盒子裏,那麼你最好快點去拿出來。生鮮類快遞會是速遞易敏感的服務對象。
此外,一台智能快遞櫃市場價約在2——3萬元之間,有的甚至更高。如果算上其他成本,比如前期研發費用,使用中的物業進場費、電費、流量費,後期的設備維護費用等,成本壓力不容小覷。
各地物業對智能櫃子的管理收費不一樣,對於三泰控股而言,全國3萬多個網點,按照每個網點每年2000元的費用來計算,就是6000多萬元的成本。
還有很多的收件人其實並不認可速遞易超期收費的模式,因為包裹已經投放進了速遞易,超期之後不得不投幣取出自己的包裹,無形之中增加了取件人的成本(由小區物管代收是零成本)。的安裝,前期費用巨大,這筆投資很有可能會造成公司繼續虧損。麵對互聯網時代的激烈競爭,三泰控股的資金層麵顯得有些吃緊,順豐雖然委托給速遞易2億元貸款,但這還遠遠不夠。
速遞易的盈利模式,比如廣告、取件派件收費、共享端口數據等現在已經被設計好。但未來究竟什麼時候能夠盈利,陳延明認為這需要一個過程,做企業需要耐心。但是作為生意人,也不會做賠本生意,隻是他也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時間。
這會是一次長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