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科室病人用品和醫護人員用品的細菌總數和金葡菌檢驗結果比較。內、外的物品細菌總數檢出率,病人用品齊離於醫護人員用品。其他科籠物品則相差不昆著其原因是醫護人員對消毒隔離與療質址的關係認識不足,缺乏無菌操怍觀念。沒斤格執行一用一消毒製度。導致醫護人員用品汙染率商。
消毒管理方法,加強消躲隔離工作減少醫院內感染特建議:
①各醫院領導敢視、加強管理、設立專職管理人員。定期對各科室進行監督和檢迕。強化無菌操作觀念,杜絕二次汙染;②對病房物體表麵和醫務人員用品做到定期消毐、做好衛生宣傳工作③病區設隔離室。分區管理。非傳染科醫務人員進一步加強消毒隔離觀念注意做好手的消毒;④加強對消毋人員業務技術培訓,做好本院的自檢測工作。
1827名礦工眼部檢查分析:
01年月我礦醫院對全礦井下礦工進行健康普查。同時對眼部情況進行了較細致的檢查,現將眼部檢查分析報告如下。
體檢對象:
根據有關要求,按統一體檢標準,對井下采煤工、掘井工、開拓工及輔助工共1名,進行了較全麵的體檢。
體檢內容:
眼科分兩組進行。一組由眼科醫師負責檢查眼病。另一組由專人檢查視力、色覺。在室內自然光線下,用北京醫用超聲儀器廠生產的對數視力表測定視力,用江蘇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色飪圖檢查色覺。對每一名受檢者均詢問發病史及眼外傷史。凡檢查發現有眼病及低視力者統一記錄。
結果與分析:
年齡與性別受檢礦工1名中,男性1名,女性11名,年齡最小20歲,最大56歲,平均年齡38歲。
工種關係1名礦工中井下一線礦工1名,占8,井下二線名,占,井下輔助工81名。占43。從工種關係看,井下一、二線礦工占絕大多數,有較大代表性。
年齡與視力在低視力例中共眼,盲眼組6例均為單眼,較低視力組例,其中單眼90例,共眼,總發病率為。在較低視力組中視疲勞者例,均為雙眼,症狀輕進不一共眼。低視力組發病僅占27外。從年齡組可以看出低視力以青壯年發病率較中年組高,這也說明礦工中以靑壯年為主有關。與應玉玲等報道9名中高級知識分子眼病調查的低視力發病率有顯著差異。這足以說明年齡、職業的不同與視力有右密切關係。
眼部檢查情況在1名礦工中,發現異常者名。統計表明沙眼及並發症占首位例,其次為各種眼病占第二位例。說明礦工中沙眼發病率較高,是致視力低下的眼病率較高,是致視力低下的主要眼病。
討論:
這次檢結果證明礦工眼病及視力低下與下述三衝因素有關。
視疲勞多數人自訴眼球睃困、沉眼痛,駐至有不同程度頭痛等症狀。常被礦工忽視。再則礦工在井下較暗光線的環境中作業。對視力也有一定影響。隨著80年代文化索質與文化生活的不斷提高如肴書、肴電影、舒電視等、也可致視疲勞的發生。與10例眼病普查中視疲勞發病率相似。
沙眼在1名礦工中檢出例。沙眼並發症17例。其發病率為1高於其他地區非礦工人群調結果、眾所周知。沙眼楚由沙眼農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眼病。怛對礦工來講,X砂。煤塵、井下種眼內異物的發生以及部分礦工眼郎衛生保健意識差等。均是沙眼發病率較高的也要促發閃索。所以沙眼發病率與職業有密切關係。
民病各種眼病89例,鴉中慢性結膜炎發病率較高為7。6例盲均為嚴重眼外傷所致,也證實礦工眼外傷是致盲的主要原因,我們曾對79年全礦例眼外傷進行分折。其中井下一、二線礦工占6。此次普奄視力低下、視疲勞、沙眼、眼病亦以井下一、二線掙壯年礦工發病率高,且以0歲年齡組為著,應引起眼科工作者及社會的重視。
小結:
本文通過礦工健康檢查,對1名井下礦工眼疾病及低視力進行篩選分析,從礦工這一特殊職業工種來講,在流行病學、職業工種及各方麵在眼部檢嗇的結果都有其特殊性和不同與其他行業的可比性。山西是能源甫化工基地,礦區較多,筆者通過對眼科疾病、低視力的檢查結果分析對比。試圖摸索、探討礦工眼疾及低視力的發病原因及年齡工程關係的規律對今後礦工眼病的防治、眼的衛生保朧、防肓諸方麵提供一些較有價值的臨床資料。
燕山隧道放射物質汙染情況調查與分析:
燕山隧道全長,位於京九鐵路燕岩山下,北與五指山相連,同厲上陵、下車、長塘、優勝、支脈。岩石結構相似,多為風化不完全的花崗岩和砂岩交錯而成。據華南地質勘探大隊與核工業部七至廠所提供資料表明,距燕山隧道51和處各有一鈾礦區,燕岩山岩石中鈾含量在萬以下,從當地縣防設站獲悉,當地飲用水中故射性物質普遍高於國家所規定的標準。為此,我們有必要對燕山隧道放肘性物質汙染情況進行調查,為製定工作計劃,保護職工身體健康提供依據。
調查方法:
環境照射量根據隧道特點分別距兩側洞壁。間隔10;側平行布點。進口共測數據35個,出口測得數據32個。
個人接觸利量洞內呼吸帶高度,掌子麵工作人員佩戴個人劑量儀,接收24小時照射,據此推算每小時和估算年接觸劑蟄。
測儀器此次調杏使用日本金田理化工業株式全社生產的1塑7射線檢出器,和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生產的幼八型個人劑量儀,使用前經計量部門校準,儀器精度均為1隻。
結果:
隧道環境中照射量。分布規律在出作之間波動,平均每小時入口為化出口。
2在入口個人接觸劑中無特異值出現。平均每小吋個人接觸劑量為0。
討論:
放時性物質對人體的危宙主要是射線對大劑量照肘將引起急。慢性放射病及皮膚傷等職業性疾病。長期慢性接勝小劑量引起遠期效應。此次調查結果,環境中射線照射在13間波動。故認為岩石結構中鈾含量較低,並且分布均衡,無富含袖礦區。環境中平均照射量入口為、出口為。未超過國家標準規定。接觸劑量按實際年工作日,即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7天,每年50周,則實際年均接觸劑量為低於國家規定的5隻的標準。從以上指標上看,理論上將不會引起有關放射性職業病或遠期效應。
據廣東省防疫站、環境監測中心以及和平縣衛生防疫站每年進行調查和監測的結果表明,和平縣內除有一處飲用水水源中放射性物質明顯高於國家衛生標準外,餘均略高於國家標準。該縣本輻射高於正常地區23倍,未發現明顯與放射性物質有關的疾病發生,與王建之等的調查相符。
該次調查中,我們對洞石附近出礦岩石測定中發現,有一處岩石周圍照射量達15隻作,遠高於國家標準25隻說明岩石結構中有袖富積岩石。結合隧道監測結果,我們判斷隻是很少或偶爾的小麵積富積區,將不會對個人接觸劑造成大的影響。但截止調查日止,隧道進深僅1隨著工程的進展,有必要繼續監測,以確保職工的身體健康。
結論:
以上結果表明,燕山降道岩石中含有放射性物質,主要危害人體的是7射線,其環境照射毋與個人接蝕劑量均未超出國家標準,在不考慮內照射的情況下,將不會對人體引起急、慢性放射病和遠期效應。
建議:
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的危害不僅有外照射,還有內照射,當鈾變時產生的氡及其數子體吸入體內會增加發生肺廟的危險。為保護職工身體雔康,保證施工生產的順利進行,結合施工實際建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