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往 事(2、趕屍)(1 / 2)

濃霧象洪水一樣緩緩地漫過來,所過之處,香燭一支支地熄滅,就象有隻怪獸隱藏在濃霧中,吞食著香火。老校長也是個蠻豁達的人,他也不管這些,將用來拜祭白石洞的熟食三牲統統拿出來,先祭了自己的五髒廟,就算死了也好做個飽死鬼。

“好香,貧道能不能打個秋風?”一張臉從濃霧裏伸了出來,因為整個身子還隱藏濃霧裏,把老校長嚇了一大跳,幸好老校長膽子也大,管他是人是鬼,隨手撕了半隻雞遞了過去。

那個人接過半隻雞,才完全從濃霧裏走出來,老校長才看清楚是個道士,因為一身青衣,就象溶入在濃霧裏一樣。所以剛才老校長隻看到一張臉,被他嚇了一大跳。

道士和老校長肩並肩的坐在扁擔上,二個人誰也不作聲,隻顧各吃各的。等他們把麵前的三牲都一掃而光,道士扯了一張錢紙,擦幹指尖的油膩。然後將粘滿油膩往火燭上一扔,隻見一團火光瀑燃,那濃霧象嚇了一大跳似的,往後縮了縮,那隻即將熄滅的香燭又重新燃了起來。

“你不是本地人?”道士見老校長一身漢裝,與苗人完全不一樣。

老校長告訴他,自己是漢人,原來是科大的教授,到這裏是來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因為後天就是四月八,寨裏要拜祭白石洞,今天他就是去縣城裏買祭品,回來時,因一時想走近路,在這裏遇到了“鬼打牆”,被困在這裏。

道士聽了老校長介紹,瞥了他一眼,便沉默不語,因為在當時,象老校長這種情況多了去,說不上理由,也沒有理由。

老校長見道士沉默不語,便問:“師傅,這麼晚了,你怎麼一個人還在這裏?這鬼打牆是怎麼回事?”

道士告訴他,自己四方雲遊,偶爾經過這裏,不想打擾村民,就想在山坡上的小木屋裏暫住一個晚上,遠遠地看見老校長擔著籮筐上了山,在半山腰遇到了“鬼打牆”。他看見老校長咬破了舌尖,把舌尖血抹在路上,還以為老校長是個會家子,所以也沒放在心上,因為隻是個簡單的“鬼打牆”,很容易就破了。誰知道老校長根本就是個門外漢,隻知其表,不隻其裏。

道士說:“童子尿、舌尖血可以破鬼打牆,也不是這麼簡單,舌尖血也是心包血,抹在路上,是有符咒的,一邊畫符,一邊誦咒,不是簡單地抹上就行。如果有這麼簡單,鬼打牆也就沒有讓人好怕的了”。

“後來,看見你點燃一柱香插在路邊,想請動土地菩薩,就知道事情麻煩了。你知道這個木屋是做什麼用的?這個木屋有多長時間了?”

見老校長懵懂地搖著頭,道士繼續說:“湘西趕屍聽說過沒有?這間木屋就是趕屍人休息的地方,至少有上百年的年頭了。趕屍相傳苗族祖先蚩尤在與黃帝大戰之後,為了將戰死的屍首帶回故鄉,由軍師誦咒作法,將戰死的屍首帶回了故鄉。自那時起,就有了趕屍之說。趕屍的時候,青衣老司會將辰砂,也就是最好的朱砂,置於死者腦門心、胸膛心、胸膛心窩、左右手心和腳掌心七處,每處以一道神符壓住,以鎮死者七魄。再用辰砂封住死者耳、鼻、口三處,亦用神符封鎮,以壓死者三魂。這樣死者三魂七魄還殘存在體內,這樣就可以上路了。”

“趕屍人用小陰鑼開道,攝魂鈴傳信,晝伏夜行。專走生辟之地,避免雞鳴狗叫,所以他們都在趕屍的必經之路上,都有趕屍人搭建的“趕屍客店”, “趕屍客店”隻住死屍和趕屍匠,一般人見了都會遠遠避開。“趕屍客店”一年到頭門都是開著的,因為二扇門後麵就是屍體的停歇的地方。趕屍匠天末亮就入宿,死屍就倚門後牆壁而立,天黑再上路,如遇雷雨天氣,則要停留等天氣好轉。所以,“趕屍客店”陰氣都很重,非一般人能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