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8日

亞萍在我公司工作了5年,基本囊括了她這本書發生的整個時間段,平時的業務接觸隻知道亞萍工作上的敬業和勤奮、高效。讀完這本書才真正了解了一個完整的亞萍,一個有責任感的社會人的全貌。讀完這本書,一段悲痛的煎熬,這個經曆讓人難忘,傳遞溫暖,無私的奉獻折射出母愛的光輝,世間萬物皆有愛來互聯。原來,人間還有一種堅韌的美好要通過生活的曆練才能熬出來。

北京中清研信息技術研究院院長: 張誌千

2017年7月22日

歲月留下的真實痕跡,才叫人心動不已。記錄並有參考作用,是亞萍寫此書的初衷。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道暗傷,不輕易對人顯露。總希望掩藏在最深的角落,讓歲月的青苔覆蓋。亞萍的書不僅帶我們了解自閉症,且深刻觸碰到她真實的生活。敢於將自己的苦難剖開付之於眾,是何等的勇氣和力量。

白皙安靜、短發扣頭、儼然一個女大學生模樣的亞萍,如此書一樣簡約從容、坦率真誠。一段記憶或許片刻,一段記錄會是永遠。落筆再無糾纏,盡力便是心安。

北京源心家(yxj family)心理督導師:源心

2017年7月25日

在這本厚厚的書裏,我看到“愛”與“專業”在不斷的平衡甚至角逐,不斷螺旋式上升,不斷的把母親本能的稀裏糊塗的愛,梳理成用理論和智慧為基礎的愛的本能,在這條路上,我看到一個很棒的亞萍。之前,我接觸過不少“專家型”家長,說什麼理論、療法都懂,講得頭頭是道,在麵對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更像個老師或者治療師,我覺得還挺可惜的。老師和專家可以有很多,帶給家長和孩子支持和幫助。而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媽媽”這個身份更暖,更有光,“媽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為了“治”好孩子的“病”,一些“專家型媽媽”讓孩子失去了帶著本真來養育教育他的媽媽,或許短期有效,但對於孩子的發展未必是好事。而亞萍真的做得很好很好,在她給米粒兒錄的視頻裏,我看到充滿愛的神采,在她的文章裏也充滿鬆弛有趣的氣氛。我想這並不是亞萍故意的拿捏,而是她本身的魅力與能力。

亞萍的網名叫“幸運亞萍”,讀完了她的書我想,亞萍真的是幸運呀!她有和她血脈傳承愛與放鬆的父母,真性情不掩飾的孩子爸,淳樸真誠的姐姐一家和一路上遇到的有生活技能,接地氣兒的阿姨和朋友……這些人的本真,平衡掉了科學主義的嚴肅和一絲不苟,讓生活與教育都變得靈動和有餘地。當然並沒有憑空而來的幸運,這和亞萍本身的個人修養和堅韌的意誌有太大的關係。她在這條看似是教養孩子,矯正孩子行為的路上,不斷的修正自己,療愈自己,愛自己,成為自己,讓亞萍成為更好的亞萍。於是孩子開始有機會有餘地也成為最好的他自己。

所有的理論和療法,都是重要的,那些是一個個不同的通向更高層次的愛的法門,殊途同歸。當你到達那裏,也可以說所有的理論和療法都是不重要的,你隻要做本真的自己。亞萍,一往無前的做自己吧!感恩米粒兒,沒有他,我們哪裏有這麼美妙的際遇。

北京華德福特教小學:高爽

2017年8月1日

第一次接觸亞萍是2015年秋,課題組的彙報會議。我們倆住一個房間。她認真地準備第二天的報告,做ppt的照片引起我的注意,誰家的孩子?這麼漂亮!照片中,那個可愛的孩子神情專注地在玩ipad、蹲在書桌上擺弄電腦。亞萍恬靜地笑著告訴我,這就是她的寶貝兒子。第二天的報告中,我才知道,這就是書的主人公“小米粒兒”,亞萍曾經患有孤獨症的唯一兒子!我驚訝亞萍的平靜,我佩服她的堅韌有愛。無條件地接納一個獨特的孩子,堅信他就是天使,比別的孩子需要更長的時間長出翅膀!有這樣智慧又從容的媽媽,如此勇敢堅強樂觀地麵對生活的媽媽,米粒兒的成長是毫無懸念的幸福快樂!感謝在課題組認識了這樣一個好妹妹,成為我的良師益友!

中國科學院心理所認知研究小組成員:霍雲貞

2017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