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企業財務報告舞弊的成因和防範(3 / 3)

3.發揮監事會的職能

我國《公司法》規定監事會對公司的財務報告進行監督,但由於監事會成員大多為股東或公司職員兼任,缺乏獨立性,而且監事會人員沒有經過相關技能的專業培訓,在信息優勢方麵難以與董事會和公司經理抗衡,因此未能發揮出應有的功能。應從以下方麵完善監事會建設。首先,監事的聘用應得到股東大會的批準,增強監事會的獨立性。其次,提升監事會對重大事項決策的監督力度,對於上市公司作出的對外重大投資、重大貸款擔保以及重大項目招投標等事項,監事會應該進行監督,保障公司和股東的利益。最後,提高監事會成員的業務素質,要加強監事會成員的專業知識體係構建,增強業務素質。

4.建立合理的經理報酬激勵製度

改變國有上市公司的行政任命機製,建立以競爭為導向的公開選聘製度,完善職業經理人市場。這樣會減少選擇到不稱職經理的可能性,同時也為經營者建立了信譽約束機製。在激勵方式上應改變目前以固定工資和獎金為主的現狀,實行短期與長期激勵相結合,將經理的報酬與企業的長期績效聯係起來,有利於避免經理人員在經營中的短視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舞弊的動機,保障了公司股東的利益。

(二)建立健全外部監管機製

1.加強政府監督和各部門協調

加強政府監管可以有效地治理財務報告舞弊。政企分家,建立以上市公司為主體的法人治理機構,使上市公司真正實現自我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我國的很多監管部門都可以參與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監督,如財政部門、審計部門、稅務部門以及證監會等。各相關部門應該明確各自的職能和權限,加強溝通與合作,提高政府監管工作的效率。

2.強化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

目前會計師事務所的經營模式使得在其自身利益遭受損失時,很難保證審計的獨立性。因此,為了保證審計的真實性,首先,可以要求上市公司定期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到期未更換的必須披露原因,且需要相關部門的審核;未到期就更換的,也必須披露其原因並作出合理的解釋,否則不予更換。其次,審計費用可由相關部門直接發放,而不再受製於上市公司,可以減少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的依賴性。

3.完善法律法規,加大處罰力度

對於一些法律漏洞,我國應該及時製定與懲處範圍、方式相對應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處罰措施,增強可操作性,做到有法可依。加大處罰力度,對於帶來巨大危害的真正舞弊者——幕後操作者,應該嚴懲不怠,不僅追回其非法獲利,施以獲利多倍的罰款賠償,還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三)優化企業內部環境

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製的基礎,有效的內部控製能夠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良好的內部環境可以促進企業降低和規避風險,保證企業日常活動正常有序地進行,從而優化企業的內部控製管理。

1.加強會計人員道德建設

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與會計人員有著必然聯係。因此堅持以人為本,加強會計人員的道德建設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公司應該挑選高素質、專業能力強的會計人員,保證會計人員在基礎知識紮實的情況下對會計職業道德進行全麵了解。同時強化對相關法律的學習,了解相關部門在證券市場上的作用,以及違法違規所承擔的法律責任。其次,加強會計繼續教育。在現行的市場環境下,相關會計政策和法規也在不斷變化,會計人員必須定期參加培訓,做到與時俱進,才能夠勝任當前的工作。為了應對新的挑戰,會計人員需要注重學習財務報告舞弊的識別與防範,提高其職業道德素養。

2.弘揚企業誠信文化

誠信是資本市場的立市之本,也是維護市場參與者各方利益的保障。弘揚誠信文化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並且能從道德方麵控製財務報告舞弊行為。上市公司應該建立誠信體係,開展誠信文化方麵的活動,創造良好的誠信環境;建立有效的誠信獎懲機製,獎勵誠信行為,嚴懲欺騙行為。

(四)投資者應理性投資,提高風險防範意識

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報告是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虛假的財務信息會引導投資者作出錯誤的投資,從而帶來嚴重的損失。因此投資者應該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和意識,提高識別財務報告舞弊的能力,從而提高風險控製意識和控製能力。同時充分發揮機構投資者的作用。與單個投資者相比,機構投資者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專業的分析能力,可以對所投資的上市公司實施有效的監督。機構投資者的決策方式和投資理念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提高信息的披露質量,從而對財務報告舞弊起到一定的防範作用。

舞弊行為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無法避免,但是可以通過加強企業、社會和政府三位一體的監管,做到道德與法律結合、內外結合,多管齊下,采取綜合的治理措施,減少舞弊行為的發生,為我國經濟市場創造良好的環境。●

【主要參考文獻】

[1] 閻達五,李勇.也談美國會計造假事件[J].會計研究,2002(9):3-6.

[2] 劉晨.新大新材關聯交易假賬:子公司淨資產超總資產[J].證券市場紅周刊,2013(7).

[3] 黃新建.中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方式及對策研究[J].經濟經緯,2006(4):77-79.

[4] 康金華.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分析[J].財會通訊,2009(3):95-96.

[5] 王林江.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行為淺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18):78-79.

[6] 新大新材:關於完成全資子公司河南華沐通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冊登記的公告[R].2012.

[7]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S].2005.

[8] 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度報告[R].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