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位於中國東北南部,自東北向西南貫穿整個遼河平原,遼河流域基本已落入後金建奴之手;明軍隻控製著遼河西部近兩百裏外的大小淩河以南,燕山山脈以東沿渤海的一條狹長區域;而燕山山脈及其西部大草原則為蒙古諸部所屬。
崇禎二年的春天,來得似乎格外的晚,已是早春三月,邊牆外的雪還是白茫茫一片,看不到融化的跡象。
遼東錦州前線,大明朝與建奴間的大小衝突不斷,雙方間時有遊騎探馬的遭遇,各有勝負損失。
自從明朝皇帝再度啟用袁崇煥,督師遼東以來,整飭軍務,軍心士氣穩定,尤其是鐵騎整訓成軍,逐漸有了一戰之力。
遼東大地同樣遇到了旱災,盡管比陝甘等地要好一些,但百多年不遇的嚴冬,卻令騾馬牛羊等凍斃無數,各遊牧部落損失慘重,饑荒漫延。
大明朝對建奴早就開始禁市,斷絕了雙方的貿易往來,雖然有些見利忘義的商賈走私,也隻是販些急需的鹽鐵等物,卻不能解決根本的糧食問題。朝鮮李氏雖迫於淫威,提供了部分糧草,同樣也支應不了日益增多的人口。
八旗製度在奴酋皇太極時,更進一步予以鞏固,改旗換幟親掌兩黃旗,利用擄掠來的大量漢人為奴,開拓屯田,以緩解日益嚴重的旱凍災荒。隻是時不我待,屯田還未帶來立杆見影的效果,以前的大量劫掠現已消耗殆盡。
袁崇煥再度督師薊遼,曾兩次大敗的後金自是謹慎了起來,不斷擾掠試探遼東守軍的根底。也正因此在兩個月前,還是過年的正月間,皇太極趁大明軍民過年鬆懈的時候,意圖派兵西渡遼河,大肆搶掠,並趁機騷擾明軍修築城池。
哪知,袁崇煥也防備著建奴此舉,廣布偵騎;建奴犯境,當即派出鐵騎迎擊,最終予以擊退,斬首數十級。如今皇太極想從大明搶劫,緩解己身的饑荒,難度增加了許多,此次不僅沒搶到什麼東西,反而折損了許多人馬。
捷報傳到京師,崇禎帝大悅,命太監傳旨犒賞三軍,同時令部分完成三月急訓的政治教導人員,隨同進駐遼東軍。自袁崇煥督師遼東,捷報即不斷傳來,平安祥和之氣充滿了京師內外,朝野間更是歡欣鼓舞,已不再感受到邊關的危急之態。
早春三月,遼河仍是封凍著,厚厚冰層上覆蓋著積雪,什長劉峻率著十名遊騎,過遼河偵緝建奴動向。
如劉峻這般的遊騎,袁崇煥派出了數十路,遍灑遼河以東之地,有的甚至深入腹地,時刻關注著建奴與蒙古各部之間有何聯絡。袁崇煥本已派出大量細作,前往建州、蒙古諸部,探聽各種消息;但在崇禎帝的特別旨意下,隨即派出大量斥候遊騎,遍布黑山白水、森林草原沼澤之間,重點偵察建奴與蒙古諸部間的聯係與動向。
當然,崇禎除了頒旨給袁崇煥外,同時也命錦衣衛的北鎮撫使司,派出大量人員,全力偵緝邊牆以北各方動態。
自從建奴遷都沈陽以來,他們就從未如此深入到遼河以東了,以前這般深入探察敵情,都是那些細作們的差事。他們這些偵騎能被全麵灑網式的派出,聽那些將官們說,似乎這還是皇上特意頒旨。上頭嘴皮子動動,哪曉得他們在外麵的辛苦,若不是現在的軍餉能全額發放,怕是根本就派不出人去。
不過,皇上倒也體貼下情,還設計出了個什麼雪橇板,這個東西在雪地裏,還真是來去如風,現在馬背上就每人都有一套。隻是現在,他們還都不是非常的熟練,急訓月餘,就被派了出來,在這次探察的任務中,實戰訓練滑雪也是其中一項。
然而這次任務,一出來怕不就會有月餘,由於不知這雪何時會化,馬還是必須要騎的,如此一來反而弄得行軍速度緩慢了。
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充斥天地之間,寒風凜冽,劉峻等一什人馬,早已無法騎行,由於不能走官道大路,隻能牽著馬,在森林原野中艱難地行走著。
“都跟上,別那麼磨嘰。”劉峻看著僅十來個人的隊伍,卻拖了老長距離,不由得低聲呼喝著。
“頭兒,這路也太不好走了,還不如滑雪橇來得快呢。”有人不由得牢騷道。
“就你事兒多,真讓你滑雪,就你那水平,還差得遠呢。”旁邊一人聽了,不由得說了句風涼話。
那人也許確實滑雪滑得不怎麼樣,聽了之後,也沒再說什麼,隻是嘟噥了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