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車人生

生活

作者:吳瑋 小鬆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許多美國人利用汽車開啟他們的露營歲月。帶上帳篷、床、炊具,開著汽車就踏上了旅程。很多早年間就有機會往美國跑的中國男人,心裏都在默默記掛房車這檔事。直到有一天,他們其中終於有人把房車的生意帶回了中國,有人也終於在國內買到了想要的房車。

編輯/撰文_ 張坤玉 攝影_ 吳瑋 小鬆 美編_ 高華

老廖:

“從菜鳥到副會長,用了5年”

老廖,廖紅斌。大家嘴裏都尊敬地叫著“廖總”“廖會長”,但口氣明顯特別親切。“老廖是真心愛房車啊!”這是我跟廖總邀約采訪之前,一直從別人嘴裏聽到的關於他的介紹。“我一直都特別愛車,不過自從開始玩房車,我才覺得我找到了‘真愛’!”老廖調侃道。

老廖以前是做醫療器械生意的,所以很早以前他就老往美國跑。“以前中國沒什麼房車,其實現在也特別少,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很少能看到。但是好多年前的美國,就滿大街都是開著房車,拖家帶口一起出遊的。我當時就開始動了點心思。其實,算下來也就是5年前的事。我覺得這個事還挺有意思的,我就想什麼時候中國人也可以這樣出門,這個生意是不是也可以拿到中國來做。”

老廖本來去美國是聯係醫療器械生意的。但回來後反而開始琢磨起了房車。老廖本身就特別愛玩車,現在他公司對麵的車展展廳裏還停著好多他的私藏,他身邊也有好多喜歡車、愛玩車的朋友。當時,老廖的這些朋友們就成了他的智囊團。老廖逢人便問:“你知道房車嗎?你覺得房車怎麼樣?你會考慮買房車嗎?”問了幾圈下來,雖然身邊的朋友都覺得這個話題很新鮮,但大家都表示願意嚐試,這就給了老廖很大的信心。

廖紅斌是個做事雷厲風行的人。對房車的巨大熱情,讓他立刻買了飛美國的機票,“畢竟,我最早是從美國開始,了解到房車這個產品的。而且美國的房車市場是很成熟的,既然想要做這個事情,我覺得必須再去有針對性的考察。”於是,還是菜鳥的老廖就這樣滿懷激情的去了美國。一頭紮進美國房車市場了解一番後,他的心也涼了大半截。“之前隻是看到人家很成熟的市場,但是卻忽略了很多實際的問題,比如美國家庭用車馬力就很足,比如美國的道路情況都和中國完全不一樣。美國的房車都是家裝材料,總體的重量非常沉,2.0的車拉起來都有點吃力。”

在美國考察的打擊並沒有熄滅老廖對房車的熱情。他即刻決定轉戰歐洲市場。

大約用了半年多時間,老廖把意大利、法國和德國跑了個遍。“那一陣隻要有車展我就去看,還去參觀了很多工廠,我覺得那大半年,是我從菜鳥晉升專家的重要時段。值得慶幸的是,我真的腳踏實地的去了解和考察,也真正找到了我想要的東西”。

相對於美國笨重的房車,歐洲的房車設計和路況更適合中國市場。“同樣大小的一輛房車,歐洲產的比美國產的能輕三分之一。其實這跟汽車也有相同之處,美國的東西很豪邁,但是也有很多粗糙的地方。而歐洲的工藝相對輕便,也更講究,舉個簡單的例子,美國的房車感覺是拚湊出來的,房車其實就是一棟房子,裏麵的地板、櫃子、沙發都是它的組成部分,美國很多房車,這些零件都不是一個牌子,就像我們攢電腦一樣,是拚湊起來的。但是歐洲的房車不是這樣,他們一輛房車裏麵又能看到3-4種品牌,他們是很有自己的規矩和講究的。”

在歐洲暴走半年後,老廖最終選中了德國的房車。“德國人在建築設計上非常精細,而且他們非常嚴謹。畢竟房車,既是房子又是行走的家,所以安全性和舒適度都非常重要,這一點德國人做的非常好。”

3年前,老廖終於拿到了在歐洲占45%市場銷量的第一拖掛房車品牌德國豪彼房車集團的Hobby和Fendt在中國的總代理。老廖告訴我們,目前歐洲拖掛房車占總飽和量的80%,美國更是高達90%,所以他特別看好中國的市場。

正式把德國房車帶回中國的老廖也因為房車結識了很多朋友。“很多明星都會租我們的房車當保姆車,比如張靚穎、張嘉譯。還有一些明星直接就成了我們的客戶,葛優的房車現在就停在我們這,他經常會來坐坐,喝杯茶,聊聊天什麼的。說起來,中國人最開始對房車有所了解還是因為1999年葛優的那部《不見不散》,我都沒想到我們最終也因為房車成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