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遊Wi—Fi “蛋”裏麵的大商機
聚焦
作者:露牙 小胖 羅亮
編輯 _ 王宇南 撰文_ 露牙 小胖 羅亮 美編 _周鑫瑤
智能手機和充電寶已經成為外出遊玩人們的標配。但隨著出境旅遊人數的增加和“網絡依賴症”的嚴重,很多人的隨身電子設備中又多了一個俗稱“蛋”(egg)的小夥伴。這個能在境外隨時隨地提供無線上網服務的裝置,已經隨著它的流行而帶出新的商機。
隨著人與人之間溝通方式的改變,微信、WhatsApp 等網絡通迅工具的使用變得頻繁且密集。而微博、朋友圈、Instagram等SNS平台的誕生,也加重了人們對於網絡的依賴。新浪微博的熱門話題“帶著微博去旅行”能夠火熱的前提,依托的必須是在外旅行時可以隨時隨地上網,才能及時分享所見所聞。基於此種需求,一種使用便宜並且可隨身攜帶的無線Wi-Fi因需求應運而生。它體積比手機更小巧,造型可愛,所以國外有人把這種裝置就稱做“egg”。
境外Wi-Fi需求量大
國外酒店的大堂裏,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幕:一群人或站或坐在大堂內,他們手上大都拿著手機或平板電腦,低著用手指翻著上網。因為很多酒店大堂裏提供給客人的免費Wi-Fi,而有些高端酒店在進入到房間後的網絡則變成了收費的。當然,這樣的景象不僅存在酒店大堂,還存在於咖啡館、飯店和一些商場裏。對此,中國人還特地把這種行為起了一個名字叫“蹭網”。
在國內,3G網絡的普及和4G資費的下調都讓手機上網費用變得親民。但運營商在國外的數據漫遊的費用則顯得過於昂貴,如果是按流量計費的話,無論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還是中國電信,用戶平均如果繼續保持在國內的上網頻率的話,輕鬆即可消耗100元的話費。所以“有Wi-fi嗎”?成為遊客每到一處的第一個問題。
但在通信業比較發達的地區,比如以網速超快覆蓋率高著稱的韓國,也並非到處都有免費的Wi-Fi網絡可“蹭”。所以隨身Wi-Fi形成了巨大的市場潛力,催生出有些企業已經開始瞄準於此,認真地把境外Wi-Fi當做一項大生意來做。
這個市場需求究竟有多大,從中國旅遊研究院給出的統計數字中可見一斑:今年國內出境遊人數將達1.14億人次,同比漲幅達16%。在攜程網做出的《2014年中國出境遊免費Wi-Fi調查報告》中顯示,超過90%的受訪者認為免費Wi-Fi是旅遊行程中不可缺少的服務。按這個比率算的話,在出境遊的人數中,有將近1億人會有上網需求,這其中大部分人願意為相對合理的境外上網費用買單。加起來的總數也十分驚人。
環球漫遊尋找新的切入點
在首都機場T3航站樓,剛一出國際海關的安檢,就能看到環球漫遊服務的櫃台。“環球漫遊”(英文:Uroaming)創立於2003年5月,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出入境通迅服務商。他們早期主要經營的生意比較簡單,隻是在首都機場做出境手機租賃服務,為出國人士提供通信暢通。
但環球漫遊的工作人員逐漸察覺到,相比打電話的聯絡方式,更多出境旅客的人在詢問如何境外的上網問題。這不僅是遊客在外遊玩時對於上傳照片分享一下的心態,商務人士處理工作、收發郵件、網絡視頻會議等,對網絡的需求都是硬性不可忽略的。
在網絡社交媒體起步階段,出境旅客解決上網的方式是臨時購買一張目的地的3G電話卡。比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都可以輕鬆買到一張預付費的短期電話卡,裏麵包括了一定的上網流量和通話時間,而且價格並不貴。但遇到的問題是,需要單獨再準備一部手機,而且要保證是“裸機”,即不能是國內運營商的合約機,否則可能會出現信號不兼容或是手機被鎖住的情況。共同出行的人們,必須每人購買一張電話卡,否則也無法共享手機網絡。最大的問題是在網絡製式截然不同的地域,如韓國、日本這種號碼和手機捆綁的國家,不能實現更換手機卡來上網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