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死了,殺人的是剛剛上任的中郎將董卓,整個驛館內像炸開了鍋一樣,早有人將此事上報給了河南尹。
河南尹何苗是大將軍何進的弟弟,聽聞此事後,第一時間帶著河南尹府中的衙役來到了驛館。
當何苗抵達驛館時,卻看到司隸校尉王允帶著百餘中都官徒隸同樣來到了驛館門口,他直接迎了上去,對王允喝問道:“你怎麼也來了?”
王允四十多歲,身上的官服早已經被雨水淋濕,一臉儒雅的他雙目中卻透著咄咄逼人的目光,聽見何苗的話,隻是冷哼了一聲,轉身帶著隨從便進了驛館。
何苗氣憤不已,一個箭步躥到了王允的麵前,怒道:“你這是什麼意思?”
王允瞥了何苗一眼,朗聲道:“我沒有什麼意思!這裏發生了命案,我身為司隸校尉,理應到此一查究竟!”
“我是河南尹,這裏歸我管轄,什麼時候輪到你了?”何苗怒吼道。
王允道:“天子腳下,京畿之內,不光是你河南尹一個人的職責。快點閃開,要是你耽誤了事情,我定然會上報陛下裁決!”
話音一落,王允一把推開了何苗,帶著人徑直進了驛館,一點也不給何苗麵子。
京城之內,誰不知道何苗是何進的弟弟,而且何苗身為河南尹,何進又是大將軍,誰也不敢惹。
可是,偏偏就是有這樣的一種人,一切秉公,天不怕,地不怕,而且剛正不阿。
偏偏王允便是這樣的一個人。
王允,字子師,太原祁縣人。出身官宦世家。他十九歲就開始任公職,去年曾任豫州刺史,因為看不慣十常侍的行徑,寫奏折揭露張讓的惡行,反而被十常侍等人厭惡,被十常侍巧立名目關押在牢獄之中,但因王允名聲太大,一直未敢殺害。
直到十常侍被鏟除,劉宏駕崩,劉辯登基,大赦天下,王允才從牢獄裏被放出來。
前太尉楊賜一直都很欣賞王允的才名,正好司隸校尉一職一直空缺著,這才鼎立舉薦王允來擔任此職。
王允也幸不辱命,自從擔任司隸校尉一職後,每天都忙於公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便將之前積壓下來的許多公務給處理了。
而且王允秉公執法,剛正不阿,自擔任司隸校尉一職後,懲治了許多權貴家的公子,一時間京畿之內怨聲載道。
但誰也拿王允沒有辦法,此人軟硬不吃,一切為公。
近來,河南尹何苗因為霸占良家民女,被王允知道了,王允便一紙狀書告到了何太後那裏,何苗因此受到了懲罰。也正因為如此,何苗才對王允恨之入骨。
此時,仇家相見,何苗分外眼紅,眼睜睜的看著王允進了驛館,他自然也不敢示弱,帶著自己的部下便進了驛館。
一時間,驛館內熱鬧非凡,司隸校尉、河南尹同時抵達命案現場,而且還都是共同來處理一件事,這還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王允帶著部下從人群中擠了出來,來到了劉備遇害的房間,看到關羽、張飛正伏在劉備的屍首上哭泣,地上則是一灘血跡,便急忙問道:“這人是怎麼死的?”
關羽於是向王允敘述了來龍去脈,並呈交上了證物,王允又詢問了劉備的身份,得知劉備是沒落的漢室宗親後,登時眉頭緊皺,立刻意識到了這件事的嚴重性。
隨後,王允親自勘察了一番犯罪現場,然後才將劉備的屍體讓人帶走,並把關羽、張飛這兩個目擊證人帶回了司隸校尉府。
短短的時間內,王允處理問題幹脆利落,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絲毫不給河南尹何苗一點見縫插針的機會。
直到他把人全部帶走了,何苗這才醒悟過來,急忙追了上去,一把拽住了王允的胳膊,朗聲道:“這個命案發生在京畿之內,理應由我第一時間來處理,什麼時候輪到你了?”
王允一把甩開了何苗的手,怒道:“此乃命案,豈分先後?”
說完,王允帶著人便走了,留下何苗在這裏深深的恨著。
劉備的死,可小可大。
關鍵看處理這個命案的人的想法了。
偏偏王允是一個固執的人,以秉公執法著稱,知道劉備是漢室宗親後,立刻將這件案子立為了重中之重。
一個漢室的宗親,在京城之內被人刺殺了,對於一直忠於漢室的王允來說,這件事非同小可。
王允將關羽、張飛以及劉備的屍體帶回司隸校尉府後,立刻寫了一封奏折,冒著大雨,連夜送往太尉府。
太尉嶽彥是內閣裏最大的官,也是整個大漢朝廷裏最掌權的官,他王允比誰都看的透徹,這件事必須要送往太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