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父大人,崔烈此人……靠得住嗎?”

“崔烈此人雖然有些小貪,但給些甜頭,他就會死心塌地的為你賣命。而且崔烈現在已經和你拴在一條繩上了,他不幫你,他幫誰?如今你手握兵權,在朝廷裏又有大功,隻要對那些劉氏宗族的人不那麼苛刻,他們也不會為難你。”

“這麼說,嶽父大人是執意要隱退了?”

楊賜點了點頭,說道:“如今是你們這些年輕人的時代了,我們這些老頭也該退位讓賢了。你是一個有雄心大誌的人,今後一定會有一番作為的,希望你能夠在以後的日子裏,能夠將大漢引上正途,重新展現一個輝煌的時代。”

第二天早朝,小皇帝劉辯高坐在皇位上,時不時打著哈欠,背後張著一張簾子,何太後坐在簾子後麵,俯瞰整個大殿。

“臣等參見陛下,太後娘娘!”大殿中群臣齊聚,異口同聲的向著劉辯和何太後行跪拜之禮。

“眾位愛卿平身。”何太後朗聲說道。

眾位大臣紛紛起身,不多時,太尉楊賜首先出班,遞上奏折。

太監接過奏折,轉交給何太後,何太後看了一遍後,眉頭也不禁皺了起來,急忙抬起頭來,問道:“楊太尉,你真的這樣決定了?”

“臣年事已高,近日舊疾又犯,實在不宜再操勞國事,怕一時糊塗而耽誤了國家大事,所以提出辭呈,還望太後娘娘準許老臣告老還鄉。”楊賜十分誠懇的說道。

此語一出,在場的文武百官都大驚失色。楊賜突然請辭,讓原本平靜的湖麵再起波瀾,楊賜身為太尉,他一走,那這太尉之職由誰來填充,各人心中都暗自猜度。

一時間,大殿內鴉雀無聲,但無數雙眼睛卻都在四處流動,各個勢力也都各懷鬼胎,之前嶽彥提出的三公九卿入選內閣,舉手表決的事情,在這三個多月裏,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次楊賜請辭,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楊賜身為太尉,又是在三公九卿中德高望重,又是內閣中實際上的首輔,首輔突然提出辭呈,那麼也就意味著有一個人將要入選成為內閣成員,那麼首輔的位置,又會落在誰的身上?

丁宮突然說道:“太尉大人,你怎麼突然在這個時候提出辭呈?嶽將軍剛剛平定黃巾之亂,國家百廢待興,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楊賜急忙打斷了丁宮的話語,朗聲說道:“老夫去意已決,誰也不用再勸我了。”

崔烈道:“太尉大人,你請辭了,我們怎麼辦?誰又來填補太尉大人的空缺?放眼朝野,能比太尉大人德高望重的人還真少之又少……”

何太後道:“諸位大人盡管放心,楊太尉請辭之後,由驃騎大將軍嶽彥填補太尉空缺,率領群臣,重新組建內閣,凡國家大事,今後都由內閣決議。”

此話一出,群臣都為之愕然,無數雙眼睛都集中在了驃騎大將軍嶽彥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