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你了。”

隨後,嶽彥讓大軍依次登船,雖然有幾百艘船隻,但多數都是小船,一次性不能全部登船,隻能分批次渡過黃河。

船隻往返兩岸數次,費時一天,這才將嶽彥的大軍全部擺渡到了南岸。

嶽彥在南岸安營紮寨,等到大軍全部安全抵達後,便在這裏休息。

又過了一夜,黎明時,大軍開始上路。

這裏是東郡,隸屬於兗州,大軍一路上遇到的村莊,不是被火燒毀,就是被荒廢,有的還能看見成堆的屍體,可見這裏也曾遭受過黃巾軍的進攻。

隨後的幾天時間裏,嶽彥帶著大軍一路向潁川趕,經過陳留郡時,正好遇到一股黃巾軍在攻打陳留城,嶽彥便派遣華雄、張郃帶著一千烏桓突騎前去解救。

華雄、張郃每個人帶著五百騎兵,兩個人像是兩把尖刀一樣,直接從黃巾軍背後殺來,勢如破竹。

陳留城裏的守軍見後,又遠遠望見嶽彥的大軍,受到了鼓舞,立刻打開了城門,從城裏殺了出來,和城外的烏桓突騎前後夾擊,片刻之間便將黃巾軍擊潰,紛紛逃走。

嶽彥抵達陳留城下時,黃巾軍早已經跑的無影無蹤了,陳留太守張邈率部列隊在城門口,看見嶽彥到來,急忙相迎。

“下官陳留太守張邈,拜見驃騎將軍!”張邈來到嶽彥的麵前,立刻拜道。

嶽彥見張邈身長八尺,身材魁梧,體格健壯,五官端正,下頜上掛著一部青須,頗有幾分威嚴。

“免禮。張太守,這些黃巾是怎麼回事?不是說兗州黃巾悉數被平定了嗎?”嶽彥問道。

張邈字孟卓,東平壽張人,少時以俠義著稱,家中富裕,疏財仗義,廣交朋友,與曹操、袁紹都有交往,關係甚密。在東漢末年黨錮之禍中敢於挺身抨擊宦官集團,被天下士人評為“八廚”之一。

遭到禁錮之後,便隱姓埋名,行走江湖,曾經多次秘密往返京師,經袁紹介紹,結識了何進。後來劉宏下詔大赦黨人,因與大將軍何進有舊,被何進舉薦,這才當上了陳留太守。

不過,他當上陳留太守沒多久,黃巾起義便爆發了,帶著部下便參加了戰鬥,他身先士卒,勇不可擋,多次打退黃巾軍的進攻,所以陳留一直沒有被黃巾軍攻下。

張邈答道:“黃巾軍確實被平定了,這些黃巾軍是原本投降的,現在又再次造反,聚眾攻城,今日幸得驃騎將軍到來,否則陳留城肯定會被攻下不可。張某在此多謝將軍了。”

“同為朝廷效力,不分你我。張太守不必如此客氣。”

“嶽將軍遠道而來,定然是前往潁川支援的吧?不如暫且到城中住下,張某也好一盡地主之誼啊……”

“不必了,潁川黃巾勢大,我必須盡快趕往。黃巾軍雖然被擊潰了,但必然還會聚在一起,希望張太守盡快平定境內黃巾,保一方平安。”

“下官謹遵將軍教誨。”

嶽彥掉轉馬頭,帶著大軍,便離開了陳留,朝著潁川前進。

根據斥候彙報,皇甫嵩、朱儁、盧植聯軍全部囤兵在長社,與陽翟的黃巾軍相互對峙。

嶽彥為了趕時間,先帶著華雄、張郃二人,以及一千烏桓突騎前往陽翟,其餘大軍悉數交給鮑鴻統轄。

騎兵速度快,嶽彥、張郃、華雄等人日夜兼程,不眠不休,終於在第二天抵達長社境內。

此時此刻,長社縣城正處在交戰狀態,黃巾軍與官軍在城外交戰,打的不可開交。

嶽彥、張郃、華雄等人抵達後,遠遠望去,長社城外亂作一團,黃巾軍多如牛毛,把官軍圍在了坎心,而遠處一個高崗上,一麵黃巾大旗下麵,站立著十幾名騎兵,正在觀戰,時不時指手畫腳,像是在指揮作戰。

“看見那裏沒有!”嶽彥指著高崗上的那群人,對華雄、張郃說道。

“看見了!”張郃、華雄齊聲回答道。

“那人必然是黃巾軍的一方渠帥,擒賊擒王,我們一起衝過去,殺了他之後,黃巾軍群龍無首,便會崩潰。張郃,你率領二百騎兵,繞到後麵去,從背後殺過去,我與華雄去解救被圍困的官軍!”

“喏!”張郃應了一聲,點齊兩百烏桓突騎,便立刻走了。

嶽彥和華雄則帶著剩下的八百烏桓突騎,朝著戰場衝殺了過去,猶如一支離弦之箭,飛快的從黃巾軍的側麵衝撞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