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治理冀州,各地就需要有太守,原有的太守在戰爭中死的死,逃的逃,嶽彥決定重新更換一新,分派部下有從政才能的人去擔任太守。
於是,沮授、審配、荀攸、韓浩、常林、皇甫堅壽等人就派上大用場了。
嶽彥以沮授為巨鹿太守、審配為渤海太守,韓浩為河間太守、常林為安平太守、皇甫堅壽為常山太守,荀攸為魏郡太守。
然而,嶽彥手下有從政能力的人有限,中山郡、清河郡無人擔任,思來想去,嶽彥便決定招賢納士,經沮授、審配的推薦,冀州一帶的名士,首推巨鹿田豐,嶽彥早就派人去請過了,可惜田豐因為躲避黃巾之亂,遠遁青州去了。
隨後,沮授、審配又推薦了兩位冀州的名士,一位是清河崔琰,另一位則是中山劉、惠。
嶽彥即刻讓人帶著他的書信分別去了清河和中山,如果崔琰、劉、惠兩位先生在家的話,就請他們分別擔任清河太守和中山太守,這樣一來,也省去了許多事情。
信使快馬加鞭,分別趕往清河郡和中山郡,經過一番打探,終於找到了崔琰和劉、惠,並遞交上了嶽彥的書信,崔琰、劉、惠二人欣然接受了嶽彥的任命。
信使返回鄴城,嶽彥將荀攸訓練的那一萬新軍分派到地方,成為了各郡的駐軍,歸各郡太守調遣,用於維護當地治安。
而在縣級官吏以及屬官的選拔上,則由本郡推舉,推舉出有才德的人擔任,然後由各郡太守稽核後再報到自己這裏來。
除此之外,為了限製趙王劉珪,嶽彥特地委派許攸去擔任趙國的國相,並讓許攸帶著卓立和一千軍隊前往,徹底的將趙王劉珪的野心扼殺在搖籃當中。
隨後的一個月時間裏,冀州開始了如火如荼的治理,各郡都按照嶽彥的指示,招散流民,安定百姓,使得冀州逐漸穩定了下來。
而各地太守彙報的書信,也如同雪片一樣飛向了鄴城,嶽彥在荀攸的輔助下,親自過目各郡的情況,並給予指導意見。
除此之外,嶽彥還特意將投降的黃巾軍進行了整合,挑選出精壯的士兵加入自己的軍隊,其餘則分別在鄴城周圍安家,並賜予土地,讓他們進行耕種。
經過一個月的治理,冀州局勢趨於穩定,而冀州以南的各地,黃巾軍還在繼續與官軍相持。
嶽彥也密切注視著黃巾軍的動向,張角的死對於黃巾軍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對於官軍來說,是極大的鼓舞,皇甫嵩、朱儁、盧植的三支大軍聯合作戰,配合的十分默契,加上各地豪強紛紛招募兵勇,配合官軍作戰,短短的時間內,官軍已經從被動轉為了主動,以攻代守,各地黃巾軍基本上被平定了。
但是在南陽、潁川兩地,各地的黃巾軍全部集結在此,兵力十分雄厚,雖然已經采取了守勢,但仍然猖獗,與官軍形成了對峙。
皇甫嵩、朱儁、盧植的三支大軍久攻不下,官軍和義軍再次麵臨兵力不足的狀況,後勁不足,得知嶽彥的軍隊在冀州休養,便上奏朝廷,祈派援軍。
朝廷於是派人帶著聖旨趕赴冀州,讓嶽彥帶兵支援潁川、南陽兩地。
此時此刻,嶽彥正在州牧府忙碌著,突然鮑鴻從外麵走了進來,朗聲道:“將軍,朝廷來聖旨了!”
“快請進來!”
一個黃門侍郎帶著聖旨便進了大廳,宣讀完畢後,嶽彥便讓鮑鴻去招待黃門侍郎,他則讓人把荀攸叫來了。
不多時,荀攸從外麵走了進來,一進門,便拱手道:“將軍,不知道找我何事?”
“這是朝廷剛到的聖旨,讓我帶兵去支援潁川、南陽兩地,你先看看!”
荀攸接過聖旨,匆匆看了一遍後,便問道:“既然是聖旨,就不得不遵從,何況又是平定黃巾這麼大的事情……”
“這個我自然知道,隻是,我剛剛穩定了冀州,如今又要率軍離開,那麼我們這一個多月來的努力豈不是白費了?我隻怕,我帶領大軍一走,冀州又會亂起來。而且,冀州又是用武之地……”
荀攸道:“將軍,不必多慮,盡管率領大軍前去潁川、南陽兩地支援,各地已經逐漸穩定,而且各郡太守又都是將軍的人,就算將軍走了,冀州仍然掌控在將軍的手中,將軍又何須擔憂呢。”
嶽彥道:“這個我也知道,隻是,我若隻帶領大軍前去,身邊沒有一個謀士,遇事沒人商量,萬一……”
荀攸突然笑道:“原來將軍擔心的是這個啊,將軍盡管放心,黃巾軍已經趨於劣勢,以將軍的才能,身邊就算沒有謀士,也能百戰百勝。將軍隻管率兵離開,冀州就交給我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