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在大殿中站著的八十多位官員裏,竟然有五十多位大大小小的官員站出來一致向劉宏請求解除黨錮。

嶽彥見狀,也隨波逐流了起來。

劉宏一直貪圖享樂,很少上朝,算起來,也差不多有好幾年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今個第一次上朝,居然會被一群大臣給威逼了。

他斜視了身邊的張讓一眼,張讓便主動湊到劉宏的耳邊,小聲說道:“陛下,法不責眾。更何況,現在正是用人之際,不妨暫時解除黨錮,等到平定太平道的叛亂之後,再頒布天下,繼續進行黨錮。”

劉宏聽後,連連點頭。

“陛下,太平道遍布八州之地,然幽州與異族相鄰,若雨太平道勾結,裏應外合,隻怕幽州不再為我大漢所有。微臣以為,陛下可派遣有才幹的人出任幽州刺史,一方麵秘密招募兵勇,訓練軍隊,以應對太平道造反之事,另一方麵撫慰異族,不讓其提兵南下,才能保全幽州。”張讓急忙說道。

劉宏點了點頭,一臉著急的道:“愛卿說的極是,可是這一時之間,朕也想不出有誰能夠出任幽州刺史的職位……”

“陛下莫急,微臣心中早有人選。”

“誰?”

“司隸校尉劉伯安乃皇親國戚,深得陛下信任,以前也曾經做過幽州刺史,在幽州一帶頗得民心,就連異族也敬讓劉大人幾分,若是讓劉虞出任幽州刺史的話,外可以安撫鮮卑異族,內可平定太平道叛亂,真是最佳人選。”張讓建議道。

劉宏連連點頭,然後向張讓擺擺手,這才朗聲對群臣道:“眾位的愛卿的提議,朕思慮了很久,覺得很有道理。所以,朕決定,從今天起,解除黨錮,恢複黨人自由。除此之外,朕還有一事要宣布。朕要組建三支平叛大軍,需要三個文武全才的將帥之才,眾位愛卿不妨推薦幾個人,朕也好從中挑選。”

話音一落,群臣心中都是一陣驚喜,沒想到劉宏竟然同意了解除黨錮。喜悅之餘,群臣紛紛推薦有將才的人,其中呼聲最高的有三位,一位是北地太守皇甫嵩,一位是議郎盧植,另一位則是諫議大夫朱儁。

群臣所舉薦的三個人中,除了皇甫嵩不在京城外,盧植、朱儁都在京城,但官職都略小,並沒有在參加早朝的班位當中,所以三人這時都不在大殿。

劉宏相信群臣的舉薦,也不假思索,當即便道:“好,既然愛卿都說這三個人可以為將,那朕這就封他們三人為中郎將,負責……”

“陛下!”嶽彥見狀,急忙打斷了劉宏的話語。

“左將軍,你有何話要說?”劉宏的話被打斷了,雖然有些不爽,但見是嶽彥後,便沒有追究,而是詢問道。

“微臣毛遂自薦,願意擔任其中一路平叛大軍的主將,替陛下率領大漢精銳,平滅太平道反賊!”嶽彥跪在地上,朗聲叫道。

“左將軍,你想率軍出征嗎?”

“正是。”

“好!太好了!如果由你率領其中一路軍的話,這是最好不過的了。”劉宏靈機一動,朗聲道,“太平道反賊有數十萬之眾,朕隻組建三支平叛大軍,實在太少了。朕想好了,朕要組建四支平叛大軍,由你率領其中一支,其餘三支仍有皇甫嵩、盧植、朱儁率領,你們兵分四路去平叛,定然能夠將太平道一網打盡。”

“謝陛下成全。”嶽彥拜道。

“愛卿平身!”

隨後,劉宏頒布了好幾道聖旨,首先頒布了以河南尹何進為大將軍的聖旨,其次則是封皇甫嵩、盧植、朱儁三人為中郎將的聖旨,再次則是讓司隸校尉劉虞出任幽州刺史的聖旨,而最後頒布的,則是組建四支平叛大軍,以及讓各州郡自行招募兵勇的聖旨。

數道聖旨一起發出,其中最後一道聖旨交由專人派發,發到各州、郡的長官手裏,秘而不宣。

很快,早朝便散了,群臣盡皆散去,嶽彥正朝外麵走的時候,卻聽見背後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明達……”

嶽彥回頭看去,但見是太尉楊賜,當即畢恭畢敬的行禮,朗聲問道:“原來是太尉大人,不知道太尉大人喚我何事?”

楊賜環顧了一下四周,小聲對嶽彥道:“這裏人多嘴雜,我在楊府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