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點說得也是,欺師滅祖的小人,用起來可讓人不省心啊……”一眾大臣也是紛紛點頭讚成。
這個時代衡量人才的基礎條件,就是一個‘孝’字。統治者都覺得,隻有至孝之人,品德上才值得信任,才值得重用。
欺師滅祖,這就已經是‘不孝’了,如此‘不孝’的小人,誰敢用?
“還有呢?”劉辯已經有點失望了。
“其次,就是華夏書院的性質。華夏書院乃是謝信一手建立,也曾經受到先帝的重視,更是親自為其題字。匾上更是寫著‘南陽郡’三字。
換言之,隻要這天還是大漢的天下,那麼不管是誰即位,尤其是陛下您和您的子孫,都不能隨意將華夏書院搬遷,否則就是對先帝的不敬,也是對先帝的不孝。”賈詡嚴肅的說到。
“居然有這事……”劉辯真的無語了,他哪想到自己的老爹居然先下手了。
這個想想還挺鬱悶的,別的諸侯可以直接將華夏書院強行遷走,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反賊。但是自己身為大漢正統皇子,若是遷走華夏書院,但可真的是對先帝的不敬和不孝了。
“最後,則是因為謝信此人。此人從不接受征辟,一心開設書院教書育人。先帝也曾經數次征辟,但也被他拒絕了。
如今的華夏書院,每一寸土地都深深烙著他的印記。且不說這土地的地契還在他的手中,隻說這學生,哪個不是他的學生?
華夏書院可以成為政治體係下的一個機構,但是他本人也可以直接辭職不幹,然後隨便去哪個諸侯的地界在建立一個比如複旦書院啊,北平書院啊什麼的,再一紙文書召集所有學生前往就讀,到時候留給主公的,不過是一個華夏書院的空殼而已。”賈詡恭謙的回答到。
“那我就沒辦法收拾這個書院了?”劉辯真的火大了。
“其實,主公並不需要收拾這個書院。屬下也曾經說過,謝信此人隻想教書育人,研究院隻要還位於我方的政治範圍內,那麼就有很高的可控性。
我們不需要加以限製,甚至可以鼓勵他們不斷研究創造。而我們需要做的,隻需要在研究有成果之後,優先購買,並且約定好必須若幹年後,才能賣給其他的諸侯。
如此若幹年後,諸侯獲得這項成果之時,我們已經完全享受著這項成果為我們帶來的好處了。我們隻需要一直領先對方,那麼這些技術會不會流落到別的諸侯手中,也就無關緊要了。
至於書院培養的弟子,如今已經正式確實都是幹實事的。主公麾下人手還不是很充沛,可以酌情將大部分水平比較高的學生,吸收進來便是。”賈詡笑吟吟的說到。
“原來如此……文和說得也有道理……”劉辯細細品味,還真是那麼回事。
結果看來,自己完全就是自己嚇唬自己而已,想想都覺得有點諷刺。
“如此,這份提案……”劉辯晃了晃手中的提案,“準了!”
又是三天後,當批複回到了黃忠手裏,他立刻開始根據提案的第一步驟,對南陽郡開始了改造。
資金問題不需要擔心,因為隨著提案回來的,還有大量的財帛,這是劉辯給予的第一期改造計劃所需要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