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封建主義與經濟學(2 / 3)

“先不管大漢是不是一家之國,我等造紙賺錢,陛下他就不會眼紅?”謝信很快就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除非你不是人,除非你是一個不貪財的聖人,否則沒有不眼紅的。”荀爽坦誠的回答到,隻是話鋒一轉:“所以,我們要拉攏袁家。”

見謝信還不太明白,他便進一步解釋到:“比如商會,東家自然不能將事情一股腦都攬在懷裏,雇傭或者提拔管事那是必然的。

人心都是不安分的,所以東家在任命管事的同時,也劃出了一道底線。隻要管事不逾越這條底線,那麼私下做點什麼,他不會深入過問。

可一旦東家眼紅某個管事的某個賺錢的途徑,他依然是東家,依然可以強行奪取這個途徑。但若是這個途徑已經被所有管事分配好,東家就算眼紅,也無可奈何。

畢竟他也並非什麼都得不到,這個途徑是借助他的商會才能達到效果的,就算得不到大頭,運輸和管理什麼的。所以比起那些隻能看著,卻不能吃喝的下仆而言,他還是可以喝點湯水,也就可以知足了。

須知一旦他眼紅到要和管事們對抗,從而失去了這些管事,那麼且不說下仆之中有誰願意擔當這個朝不保夕的職位,且說管事全部離職之後造成的混亂,也足夠商會大動亂一把,甚至被其他商會吞並的了。”

“那若是管事階層兢兢業業,以遵守本分為己任,不貪不占,東家豈非就沒有眼紅的情況出現?!”謝信笑著說到。

“之前說過,死忠必須依靠主子的恩寵。一旦主子陽壽盡了,新的主子喜不喜歡他是一回事,下麵的人可是已經等著將他拉下管事之位了。

說到底,管事之位就那麼幾個,看著它們的卻有數千萬人。如何保住自己的位置是一個大學問。

我等世家,紮根於華夏大地,延續千百年而不衰。你以為僅僅靠家傳的學識和武藝,就能夠做到這一點嗎?

想要做官的畢竟是多數,但有資格做官的隻有少數。那我等要如何保住自己的官位,甚至更進一步?

交際!應酬!說穿了,就是互相拉攏,互相打壓,在一般看不見的地方,掀起一場沒有烽煙,但比真正戰場還要慘烈的戰爭。

戰爭最重要的就是後勤,沒有錢一切都是空虛的。所以為了保住自己的職位,就必須先賺錢。田租和俸祿最多隻夠日常開銷,最多略有結餘,但絕對不適合政治拚殺。

隻有占據更多是資金,更多的資源,才能更穩妥的立足於官場。而權力越高,所能獲得的東西也就越多,這是一個說不清良性還是惡性的循環。

有官職的世家,在朝堂上拚殺。而沒有官職的世家,則需要付出足夠大的代價,才能獲得繼續延續的資格。這個代價,同樣無法依靠田租來維持。

由此說句難聽的話,賢侄的《經濟學》固然是前無古人的著作,但其實已經得罪了整個大漢的世家。若非我等有能力,讓陛下無法推行商稅改革,隻怕賢侄你早已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荀爽不知道怎麼的,將想要說的一股腦都說了出來。

聽了荀爽的話,謝信這才反應過來。

經濟學固然是讓國家創收的好東西,但卻涉及到了世家們的利益。

為什麼後世明朝要輕商稅和禁海?

說到底就是因為世家們要借助朝廷的這個政策,為自己大量收斂錢財。

這個時代經商困難嗎?其實並不困難。

有後台的商會,都會有特別的印記,經過關卡的時候士卒都會事先得到通告,不收取他們的關稅。

關稅和其他雜稅的出現,主要是為了將一般的小販和私人商會卡住而存在的。隻有將他們的成本無限擴大,才能確保自己的商會賺取足夠的利潤。

若是按照謝信的經濟學,取消一切關稅改收交易稅,唯一的後果就是大家都公平競爭,這自然使得享受了多年特權的世家非常不滿。

以工代賑好不好?當然好,節省了不少的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