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亞庇:火神偏愛的“風下之鄉”(2)(1 / 1)

島遊

文/李繼勇

中國寡婦山與落日的故鄉

哥打京那巴魯是因山而得名,“哥打”意為“城”,京那巴魯山(Mount Kinabalu)則是當地人心中的神山,原住民將其視作靈魂之山。

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京那巴魯山是東南亞最高峰,終年雲霧繚繞,風光夢幻,奇花異草遍布,植物種類之多令人咋舌,杉類就有600餘種,爬山有如翻閱一本“植物大百科全書”。英國人曾將神山當作避暑勝地,在山腰上修建了許多英式營地。神山如今成了徒步聖地,每年十月都有官辦的登山大賽,吸引了世界各地許多登山愛好者雲集於此。除登山之樂,幸運的話還能見到世界上最大的花——萊佛士花(Rafflesia),這種花大者直徑能達一米,15個月成熟一次,花色豔麗,其味卻是腐敗的臭氣。

“京那”在原住民卡達山語中是“中國”之意,“巴魯”則為“寡婦”之意。山名含義講述了多個不同版本的與中國有關的愛情故事,其中之一是:古代,一位中國商人與一位卡達山族姑娘結為夫妻,後來中國商人返鄉,別前承諾日後團圓。可中國商人一走便杳無音訊,妻子日夜在海邊守望,最後她登上神山之巔,對著中國南海上的歸帆望穿秋水,直至化石,神山因此有了“中國寡婦山”之名。站在神山之巔,忍不住要猜測那位中國商人絕非負心人,定是在返程的怒波狂瀾中遭遇了不測。

亞庇版的“望夫石”故事令人唏噓,更有一種現實的悲壯縈繞神山令人震驚。1943年,華人郭益南組織神山遊擊隊打擊日軍,一度攻下亞庇,但最終戰敗,郭益南等324名遊擊隊員被處死。亞庇從此有了一條“郭益南”路,並修建了神山遊擊隊紀念公園。

亞庇每天的黃昏都是值得期許的。整個沙巴的海岸線朝西,每年大部分時間都可觀賞落日,是世界三大著名觀賞落日勝地之一。為保留落日景觀,亞庇政府不允許建高樓,故城區多為四五層的建築。

亞庇的日落,絲毫沒有烈士暮年的滄桑,一輪橙色落日將海天渲染得雲蒸霞蔚,變幻莫測,一派皇家宮廷的鋪陳雍容,再高明的畫家也會覺得調色板的顏料過於貧乏。當瑰麗的霞光抹去了天地之間的一切細節,萬事萬物都被鍍上一層溫馨浪漫的暖色,這時,就著一串燒烤來上瓶啤酒,失火燃燒的天堂便在眼前。

海島與螢火蟲“聖誕樹”

從加雅街,信步十幾分鍾就能走到傑薩通碼頭。從碼頭乘快艇,隻需十來分鍾就可抵達當地人引以為豪的東姑阿都拉曼海洋公園。公園由加雅島、曼奴幹島、馬穆迪島、沙比島和蘇祿島五座離島組成,個個水清沙幼,適合浮潛、深潛和各式水上運動。潛入水中,頭上是陽光支離破碎的明媚,身邊環遊著斑斕的熱帶魚群,小醜魚、蝴蝶魚、吸塵魚等翩翩起舞,絢麗的珊瑚唾手可得。世事紛爭留在了水麵上,耳根隻剩清靜,隻聽到魚的呼吸和自己的心跳。

在亞庇西南方向約35海裏處的迪加島,原本默默無聞,因美國著名的電視真人秀節目《荒島餘生》在此選景而名聲大噪。迪加島國家公園由迪加島、蛇島和沙洲島組成,由海底泥漿火山爆發後形成,其中僅迪加島建有一處度假酒店。迪加島幾乎被叢林覆蓋,泥火山至今仍不停湧出泥漿,蜥蜴也把這兒當作了家,它們不懼人,緩緩踱過沙灘或叢林時極具紳士風度。

亞庇得名還有個說法,源於當地盛產的螢火蟲的“火光”,盡管采信這一說法的人不多,可這卻是很多旅行者的必選內容。報名參加看螢火蟲的旅遊團,漂在雨林的河流上,每個人都會想起已有多少年沒有見過螢火蟲了。螢火蟲是對空氣環境極為敏感的精靈,空氣稍混濁便無法生存。急速推進的城市化、工業化和愈來愈重的汙染,讓螢火蟲不知不覺地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船燈熄滅,隻見兩旁大樹如聖誕樹般,綴滿了一閃一閃的光亮,有如提著燈籠漫天飛舞的螢火蟲,更是營造了童話般的夢境,讓人覓到久違的童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