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成長為自己的樣子——給殘酷世界的溫暖規劃(3)(1 / 2)

我們這個世界已經因為承擔了太多太久物質的成功而疲憊不堪,這些成功汙染了天空,弄髒了海洋,把核彈頭的威脅散布到整個世界。最“成功”的國家美國,一個人對世界的汙染比發展中國家60個人都要大。百分之八十的資源,由百分之二十的人類消耗掉。成功人士講究吃遠洋的幹淨魚類,但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我們這樣吃遠洋的魚,全地球海裏的魚隻夠我們吃一天。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我們一樣地享受,地球上的資源能撐多久?

什麼是成長?那是你內心的一個尺度。你能夠感覺到你的成長,你內心知道你會成長為什麼樣子,就好像一棵橡樹籽,無需教導,也會成長為一顆挺拔的橡樹。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可以成長為自己最好的樣子,同時我們也擁有關於成長為這個樣子所有的資源。

成功的遊戲永遠是排他的,一個樂團永遠隻會有一個主提琴手,但是不同的樂器卻可以一起去彈奏同一曲音樂。一個國家可以隻有一個首富,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登上自己的幸福高峰。一個班級隻會有一個第一名,但是成長的遊戲卻有很多個贏家: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成為籃球的第一,攝影的第一,自信的第一。中國可以隻有一個清華北大,但是中國另外的3000多所大學可以各自有各自的精彩。羅素說:“孔雀是世界上最溫順的鳥,那是因為每一隻孔雀都認為自己是最美的。”

我們這個世界無法承擔更多的單一的成功,它需要全新的方式去滋養更多的人,讓他們更加快樂。那就是讓每一個人擺脫固有的成功定義,真正享受作為一個獨特的自己的快樂,因為到了那一天,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自我實現的快樂,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對方存在的樂趣而不是競爭。

這個世界因為我而有所不同,我因為這個世界而更加精彩,這就是這個新世紀的價值觀。

這個世界一定是一個從“我有什麼”到“我是誰”的世界。

這個世界一定是一個從成功到成長的世界。

這個世界一定是一個每個人都能成長為自己的樣子的世界。

給殘酷世界的溫暖規劃

一、生命是個三腳架,你是哪一種

你見過三腳架嗎?是不是這樣的,三腳架上麵架著一台相機,用來記錄看到的東西?

其實我們的生命也是一樣,我們的生活也由三個支架組成:自我、家庭與團體和職業。這樣的支架支撐著我們的靈魂,它在記錄我們的生命。

普通人就好像一個普通的三腳架,分開站立著。你知道,三角是最穩定的結構。如果遇到不平的地麵,隻要調節腳的不同長度就好。就好像不同的情況中,有人的生活之腳長,有人的職業之腳長。

聰明的人則是更加穩固的聯動三腳架,他們會這樣設計它的生命:他會讓職業和家庭平衡,不互相衝突,也各自有各自的位置。他願意為了家庭放緩一些自己的工作,原因很簡單——你會因為你的左手痛就剁你的右手接過去嗎?如果不會,那麼為什麼你的工作壓力大,就要犧牲你的家庭和生活呢?

他還會讓自己的自我注入職業與家庭,他知道自己要在職業裏麵獲得什麼、不要什麼。他也知道自己希望在家庭裏麵獲得什麼、不能做什麼。

慢慢的,他們的生命會變成最穩固的聯動三腳架。

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懂這樣做。他們一次次地壓縮自我的時間,降低家庭的時間,慢慢的,他們變成了一個單腳架!

單腳架有什麼問題呢?因為隻有一條腿,所有的重量都壓在這條腿上。他們這條腿變得不堪重負。另外,一條腿的腳架是無法站穩的!所以他們還必須依靠一個人。

現在很多女孩子不是要找一個“與自己奮鬥”的人,就是找一個“讓自己不用工作”的人,在我看來,這兩種想法都莫名其妙。如果要找一個與自己奮鬥的人,幹嗎找丈夫?找個合夥人就好了!至於後者,在我看來,讓自己不工作是毀掉家庭的最迅速方式之一。

楊梅,前名企人力資源經理,他的丈夫事業有成,收入不菲。結了婚,對方收入很高,楊梅覺得自己這點收入沒有什麼意思,於是幹脆也就不上班了,也不再和閨密們混在一起,全身心地做一個幸福的家庭主婦!

問題也就從這裏開始。楊梅開始從一個三腳架退化為單腳架了。

每天晚上,楊梅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見到自己的先生回來。為了準備好晚上那頓飯,她專門從網上下載了一個菜譜,做了整整一個下午才做好。但是丈夫五點多打過來一個電話:“親愛的,晚上不能回家了,你先吃吧。”楊梅恨恨地說:“你不回來,我就不吃!”丈夫以為是賭氣,也就沒有多想。等到晚上十一點鍾回家,看到的是一桌涼了的大餐和一個餓了五個小時、一肚子怨氣的人,一場惡戰不可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一兩次,丈夫也回家越來越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