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猶太人喬治·索羅斯被譽為“金融天才”,從1969年建立“雙鷹基金”至今,他創下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業績,以平均每年35%的綜合成長率,令華爾街同行望塵莫及。他好像具有一種超能力量左右著世界金融市場。他的一句話就可以使某種商品或貨幣的交易行情驟變,市場的價格隨著他的言論上升或下跌。一名電視台的記者曾對此作了如此形象的描述:索羅斯投資於黃金,正因為他投資於黃金,所以大家都認為應該投資於黃金,於是黃金價格上漲;索羅斯寫文章質疑德國馬克的價值,於是馬克彙價下跌;索羅斯投資於倫敦的房地產,那裏房產價格的頹勢在一夜之間得以扭轉。索羅斯成功的秘密是許多人都急切地想知道的,但由於索羅斯對其投資方麵的事守口如瓶,這更給他成功的經曆增加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20世紀90年代初期,西方發達國家正處於經濟衰退的過程中,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卻出現奇跡般的增長,經濟實力日益增強,經濟前景一片燦爛,東南亞的經濟發展模式在經濟危機爆發前曾一度是各發展中國家紛紛仿效的樣板。東南亞國家對各自的國家經濟非常樂觀,為了加快經濟增長的步代,紛紛放寬金融管製,推行金融自由化,以求成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但東南亞各國在經濟繁榮的光環中,忽視了一些很重要的東西,而主要依賴於外資投入的增加。在此基礎上放寬金融管製,無異於沙灘上起高樓,將各自的貨幣無任何保護地暴露在國際遊資麵前,極易受到來自四麵八方的國際遊資的衝擊。加上由於經濟的快速增長,東南亞各國普遍出現了過度投資房地產、高估企業規模以及市場需求等,發生經濟危機的危險逐漸增加。
東南亞出現如此巨大的金融漏洞,自然逃不過索羅斯的眼睛。他一直在等待有利時機,希望能再打一場英格蘭式的戰役。
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南亞各國經濟過熱的跡象更加突出,各國中央銀行采取不斷提高銀行利率的方法來降低通貨膨脹率,但這種方法也提供了很多投機的機會。連銀行業本身也在大肆借入美元、日元、馬克等外幣,炒作外幣,加入投機者的行列。這樣,造成的嚴重後果就是各國銀行的短期外債劇增,一旦外國遊資迅速流走,各國金融市場將會導致令人痛苦不堪的大幅震蕩。東南亞各國的中央銀行雖然也已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但麵對開放的自由化市場卻顯得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其中,以泰國問題最為嚴重。因為當時泰國在東南亞各國金融市場的自由化程度最高,泰銖緊盯美元,資本進出自由。泰國經濟的“泡沫”最多,泰國銀行業將外國流入的大量美元貸款移入到了房地產業,造成供求嚴重失衡,從而導致銀行業大量的呆賬、壞賬,資產質量嚴重惡化。到1997年上半年,泰國銀行業的壞賬據估計高達8000億到9000億泰銖(約合310~350億美元)。加之借款結構的不合理,更使泰國銀行業雪上加霜。泰國銀行業的海外借款95%屬於不到一年的短期借款。
索羅斯正是看準了東南亞資本市場上的這一最薄弱的環節,才決定首先大舉襲擊泰銖,進而掃蕩整個東南亞國家的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