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學說論述了勻速直線運動的坐標係中的物理現象,這一被稱為“狹義相對論”的理論成為物理學革命的起點。在隨後發表的5篇論文中,他進一步發展了相對論,闡明了質量與能量的關係,修正了經典物理學中的質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包括核彈在內的原子能利用都是以此為基礎的。
長期以來,對於宇宙的傳統觀念,由一個人把它全部打翻了。難以設想,當人們接觸愛因斯坦的光輝理論時該是何等驚訝!而這一切竟出自於一個年僅26歲的專利審查員之手。
愛因斯坦在科學界掀起狂飆,他的成就奠定了學者生涯的基礎。1908年,他受聘為伯爾尼大學兼職講師,次年又受聘為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副教授,不久,升為教授。1911年他接受了奧匈帝國布拉格德國大學的教授職務。1913年,柏林請他擔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普魯士科學院院士、柏林大學教授。1914年他赴德國就職,又重新獲得德國國籍。
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國家動員了一切力量支持這場罪惡的戰爭。愛因斯坦堅定地固守和平主義立場。他在各種場合宣揚反戰思想,甚至加入了反戰組織“新祖國同盟”。也許是他的學術盛名和“古怪”的名聲救了他,否則這位科學巨匠早被當做破壞分子處決了。他遭到同事們的孤立,婚姻也瀕臨破裂。令人驚異的是,他最偉大的科學成果,卻正誕生於孤獨的處境之中。
愛因斯坦認為狹義相對論也沒有窮盡真理,他勇於創新,不斷前進,於1915年又完成了廣義相對論。在邏輯上,這是狹義相對論思想的延伸和推廣,把勻速直線運動下的時空變換推廣到變速運動和引力場存在的情況中。這是愛因斯坦最輝煌的成就,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發現。它極為深刻而又普遍地描述了物理世界的狀態,其核心在於時空在引力作用下的扭曲,變速運動即歸結為扭曲時空中的自然運動。愛因斯坦徹底革新了時空、引力、質量、運動以及由此衍生的動量、能量等觀念,從極簡單的邏輯假定出發構造了描述宇宙的普遍而又統一、和諧的理論。就是這一理論成為現代物理學的基礎。
科學的曙光穿透了戰爭的喧囂,英國科學家仔細地研究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根據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光線在恒星附近將受引力場的作用而彎曲。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決定在1919年5月29日發生日全蝕時對這位敵國科學家的理論進行決定性的檢驗。兩支遠征隊實施了這一計劃,結果與愛因斯坦的預言完全相符。
相對論的成功使愛因斯坦在一夜之間成為舉世矚目的英雄。那個隻有少數人能看懂的深奧理論使他得到全世界的崇拜,相對論以及四維時空和愛因斯坦的名字聯結在一起,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詞。各國大學紛紛授予他名譽教授稱號,他開始應邀赴世界各地訪問、講學。在他50歲生日時,他收到了成千上萬件的禮物和難以計數的賀信、賀電,郵電局不得不專門為他設了一個信箱。
正當愛因斯坦的聲名如日中天之際,對他的攻擊也開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德國反猶右翼分子彙起了反對相對論的逆流,愛因斯坦遭到了惡毒攻擊,甚至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脅。隨著納粹勢力的瘋狂膨脹,排猶運動和滅絕人性的種族純化思潮也有恃無恐,甚囂塵上。1932年冬,愛因斯坦赴美國講學,歸途中他得知希特勒已攫取政權。納粹勢力席卷德國,第三帝國揮起屠刀,對猶太人的清洗已全麵展開。當愛因斯坦在比利時港口登陸時,他已無家可歸了。
納粹德國把愛因斯坦稱為“猶太國際陰謀家”和“共產國際陰謀家”,動員了學術界對他進行聲討,並且懸賞兩萬馬克要他的人頭。愛因斯坦毫無畏懼,堅決鬥爭。他斷然拒絕為納粹“講句好話”,公開譴責法西斯毀滅“一切現存文化價值”,是一種“精神錯亂狀態”。他宣布放棄德國國籍,退出普魯士科學院。在歐洲短暫停留後,他登船前往美國,受聘為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教授。
1955年4月18日淩晨1時25分,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因病逝世。根據他的遺囑,沒有舉行葬禮儀式,也沒設墳墓、紀念碑和紀念殿堂。然而,他的文化品格卻具有無窮的價值和魅力,他已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不朽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