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2 / 2)

1909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克拉克大學校長斯坦利·霍爾邀請弗洛伊德參加該校校慶,授予弗洛伊德名譽博士學位。弗洛伊德撰寫出《精神分析五講》的講稿,講演稿以《精神分析的起源和發展》為題,翌年在《美國心理學雜誌》發表。此次美國之行是他第一次獲得國際上的承認。訪問使他獲得很高的榮譽,他為此深感欣慰。

在第二次國際精神分析大會上,弗洛伊德作了題為《精神分析療法今後展望》的演講,並正式建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在他的安排下,榮格任第一任主席。後來阿德勒因理論觀點分歧退出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另組自由精神分析學會,開創個體心理學。1913年在慕尼黑召開的第四次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大會上,榮格極力反對弗洛伊德的觀點並於1914年也分裂出去,自樹分析心理學大旗。

本時期弗洛伊德主要發表了三個係列論著:一是精神分析運動的曆史,包括《精神分析引論》等;二是《壓抑》、《潛意識》、《有關移情的觀察報告》等12篇心理學方麵的文章;三是《圖騰與禁忌》,本書用精神分析研究了原始道德和宗教。

隨著戰爭的結束,弗洛伊德的事業進入了最後成熟和聲譽更高的時期。他的醫療工作又興旺起來,寫作也更為勤奮;在學術上對自己的學說進行了補充、修正,使精神分析由治療方法發展成闡述人類動機和人格的理論。從1920年到1925年,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超越快樂原則》、《自我和本我》、《壓抑、症狀和焦慮》、《群眾心理學和自我分析》等。

這時,精神分析學說在世界各地已有了深遠的影響。1920年以後,僅美國就出版了200多部論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書。有人感慨道,10多年以前,有誰曾夢想過,今天的大學教授們會向男女學生講授弗洛伊德的理論。科學家依靠它,以探求本能的奧秘;教育家希望從中找到訓練年輕人的秘訣;小說家受到啟發,得以分析人物更複雜的內心世界。弗洛伊德曾兩次被提名諾貝爾獎候選人。對此,他說道:“我已經兩次看見諾貝爾獎從我麵前閃過,但我知道,這種官式的承認根本不適合我的生活方式。”

在多次受挫的生涯中,弗洛伊德養成了一天吸20支雪茄煙的怪癖。1923年弗洛伊德被查出患有導致他死亡的疾病——顎癌。他曾先後做了33次手術。

弗洛伊德帶著病痛仍頑強地工作著,到達了事業上的頂峰期。從1930~1939年,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文明及其缺憾》、《精神分析引論新編》,後一本書是理解他思想體係的關鍵性著作。他還發表了《為什麼有戰爭》、《摩西與一神教》。《一個幻覺的未來》是他的宗教觀的主要代表作。他去世的第二年,《精神分析綱要》一書出版,這是他最後的一部作品。《綱要》對精神分析理論作了全麵而精辟的總結,具有獨特的重要價值。書中闡述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相繼發展而成的精神結構,具有根本性作用的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闡述了精神疾病的早期根源及其精神分析治療技術;揭示了精神世界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盡管弗洛伊德學說還存在方法論上的局限及理論上的某些錯誤,但他的學說對西方現代哲學和科學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是毫無疑義的。有人認為,曆史上沒有幾個人能像弗洛伊德那樣對人類的思想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沒有一個人的生存領域不曾受到弗洛伊德思想的衝擊。可以毫不誇大地說,精神分析學已發展成20世紀的主要社會思潮之一,構成了現代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賴以發展的重要思想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