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做到以情感人,話語注入情感(2 / 3)

一位中學語文老師在向學生講授如何修改文章時,巧妙運用雙關的表達方式,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修改文章的重要性。他說:“每個人的臉皮就是一篇天生的‘文章’。古今中外,許多女人都是非常講究‘修改文章’的。她們每天早晨起來梳妝,對著鏡子,用增白霜反複‘揣摩’,再用高級胭脂、唇膏精心‘潤色’,還要用特製的眉筆仔細地修改‘眉題’。甚至於連標點符號也毫不含糊——非要用手術刀將‘單括號’改為‘雙括號’不可!你們看,這是何等嚴肅認真、高度負責的態度啊!”

這番生動形象、風趣幽默的雙關語運用,使課堂裏充滿了笑聲,使學生加深了對於修改文章重要性的理解,收到了引人入勝的效果。

一語雙關的構成可以分為以下3種類型。

(1)語義雙關

同音同字之下,一語多義,形成雙關。例如人們常說的“穿小鞋”、“上眼藥”,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都具有雙關效果。

(2)諧音雙關

兩個詞語讀音相同而意思不同,借用諧音婉轉含蓄地表達出說話者的本義。如“道是無晴卻有晴”中的“晴”即是“情”的諧音雙關。

(3)借義雙關

借用一個詞語的意思來表達另外一個意義,就構成了借義雙關。

例如,有這樣一組問答:

問:你怎麼看待一些人用“短平快”手法賺大錢?

答:賺大錢既可以“高點強攻”,也可以“短平快”,隻要不犯規就行。

“短平快”和“高點強攻”本來都是排球技術術語,有其特定的含義。這裏借用以表示經商活動中的一些手段,含蓄而令人深思,屬於借義雙關。

從前,有個媒婆,她憑一張巧嘴不知使多少青年男女結了良緣。

一次,她遇到了難題。一位姑娘缺了一塊嘴唇,一直嫁不出去;一個小夥子沒有鼻子娶不上媳婦。他們雖然容貌各有缺陷,但找對象卻都要求對方五官端正。結果,這位巧嘴的媒婆還是把他們說合了。

媒婆對小夥子說:“這姑娘沒有別的毛病,就是嘴不好!”小夥子想,準是心直口快,愛嘮叨,於是說:“嘴不好不算大毛病,慢慢她會改嘛!”媒婆對姑娘說:“小夥子什麼都好,就是眼下缺少點東西。”姑娘聽了以為是結婚禮品準備不全,就說:“眼下缺少點東西怕啥,我多陪嫁點就是了。”媒婆見雙方表示同意,於是叫他們把自己的話寫下,以免口說無憑。

在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會,他們沒有見麵就這樣定下了自己的婚姻大事。到了新婚之夜,真相大白了,雙方都指責媒婆騙人,媒婆卻拿出字據說:“我怕你們不滿意這事兒,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訴你們啦。(對小夥子)我不是跟你說了姑娘嘴不好嗎?(對姑娘)我不是告訴你小夥子眼下缺點東西嗎?可是你們都同意了,這不,還立了字據呢!怎麼能說是我騙人?”兩個人都無話可說了。後來這對青年生活得挺美滿。

這位媒婆真是有口才,將一對無情卻有緣的人牽到了一起。姑娘“嘴不好”,小夥子“眼下缺少點東西”,是利用多義構成雙關:按小夥子的理解,姑娘“嘴不好”準是心直口快,愛嘮叨,然而,還可表示“兔唇”;按姑娘的理解,小夥子“眼下缺少點東西”,是結婚禮品準備不全,然而,“眼下”的引申義是目前,指說話這個時候,媒婆卻用的是它的字麵意思,真的是“眼睛下麵”。由於兩位青年根據自己憧憬的形象,作了理想的理解,因而產生了喜劇效果。

語言自身的特點為“一語雙關”創造了條件,利用這種特點,言在此而意在彼,往往會收到獨特的表達效果。

使自己的語言千姿百態

說話都離不開語氣。在一句話中,不但有遣詞造句的問題,而且有用怎樣的語氣表達,說話才準確、鮮明、生動的問題。

抗日戰爭時期,文學大師郭沫若在台下觀看自己創作的五幕曆史劇《屈原》的演出,他聽到嬋娟痛斥宋玉:

“宋玉,我特別恨你,你辜負了先生的教訓,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郭老聽後,感到“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這句話,罵得還不夠分量,就走到後台去找“嬋娟”商量。“你看,在‘沒有骨氣的’後麵加上‘無恥的’3個字,是不是分量會重些?”

這時,正在一旁化妝垂釣者的演員張逸生,靈機一動,插了話:

“不如把‘你是’改為‘你這’,‘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這多夠味,多麼有力!”

郭老拍手叫絕,連稱:“好!好!”

這一字之改,不僅使原來的陳述句變為堅決的判斷句,而且使語言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語氣也更加有力,嬋娟的憤怒之情溢於言表。一個人隻要駕馭了語氣,就能夠出口成章。這種當今社會最值得推崇的口才能力就顯現了駕馭語氣的功力。要達到駕馭語氣的基本要求,以下3點建議可供參考。

(2)改變不良的習慣語勢

語言是人際交往的橋梁。正因為有了語言,才豐富了人的社會化的內容,擴大了社會化的範圍,加速了社會化的進程。但是,應該看到,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由於受社會、家庭和個人的某種語言習慣的影響,形成了每個人的獨特的習慣語勢,因此要盡早克服那些不符合語氣要求的習慣語勢。

有的人講話聲音變化很大,總是一開口聲音很高、很強,到後來越說越低、越弱,句尾的幾個字幾乎聽不到。這種頭重腳輕的語勢使語意念混,容易造成聽話人的疲勞感。有的人講話,總是帶有一種“官腔”,任意拖長音,聲音下滑,造成某種命令、指示的意味。有的人講話,則喜歡在句尾幾個字上用力,使末一個字短促,語力足,給人以強烈感、武斷感,容易讓人不舒服。把握語氣主要是做到句首的起點要參差不一,句腹的流動要起伏不定,句尾的落點要錯落有致,這樣就能使語氣千姿百態,豐富多彩。正確地運用語勢,就會對每句話的表達從語意上給以具體把握。這種把握是駕馭語氣的基本內容。

(2)掌握語氣的特點

語氣包含思想感情、聲音形式兩方麵內容,而思想感情、聲音形式又都是以語句為基本單位的。因此,語氣的概念又表述為具體思想感情支配下的語句的聲音形式。語音作為語言的物質外殼,是語氣表達所必須依據的支持物。語言有表意、表情、表誌的作用,語氣相應也分為這3種:

①表意語氣

表意語氣指的是向對方傳遞某種信息。如陳述、疑問、祈求、命令、感歎、催促、建議、商量、呼應等。這種語氣詞或獨立成小句,或用於小句末,或用於整個句子末尾。指明事實,提請對方注意,用“啊、呢、咯、嗯”等;催促、請求用“啊、吧”;質問、責備用“嗎”,如與副詞“難道”搭配,語氣更為強烈;說理一般用“嘛”和“唄”;招呼、應呼用“喂”;揣測用“吧”。

②表情語氣

表情語氣是談話中表現的感情。如讚歎、驚訝、不滿、興奮、輕鬆、諷刺、嗬斥、警告等。讚歎用“嗬、嘖”,句中常有“多”字搭配;驚訝用歎詞“啊、哎、喲、咦”;歎息用“唉”;製止、警告用“噓、啊”;醒悟用“哦”;鄙視用“呸”,等等。

③表誌語氣

表誌語氣,就是對自己的說話內容表示某種態度。如肯定、不肯定、否定、強調、委婉、和緩等。肯定用“得了(是)……的”;緩和用“啊、吧”,語氣顯得平淡,不生硬;誇張用“呢、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