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曼施坦因獻寶(2 / 3)

曼施坦因神秘兮兮地湊過來說;“我得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情報,知道為什麼日本人變卦,把你的中國遠征軍阻止在半路上嗎?”

“不是遠征軍,是中國軍團。”希特勒悻悻然。曼施坦因埋怨元首有點輕率,讓日本人閃了一道。為了在部下麵前保持“偉光正”的光輝形象,他馬上駁斥:“什麼叫出兵中國有失計議,憑什麼說作為盟國日本一定讓我們經過滿州?蘇聯與美國也是盟國,人家照樣不準美國利用西伯利亞攻擊日本。國際關係複雜著呢,所以軍人不能幹政,還是議軍吧”。

希特勒罔顧曼施坦因的窘態,將他拉到地圖麵前說:“剛才我爬在地圖前檢討‘巴巴羅薩’計劃。我在想,如果去年我們不是在三個方麵同時進攻,而是一開始就重點進攻,說不定我們早就大獲全勝了。”

“噢,請多指教。”曼施坦因來了興趣。

希特勒在地圖上大掃特掃:“四個裝甲集群的三個放在北方集團軍群,剩下的一個放在中央。戰爭爆發一個月內,我們的鋼鐵洪流不管波羅的海三個小國,不理白俄羅斯,經普斯科夫直接殺向北方,掩沒聖彼得堡。然後三支坦克部隊從北麵轉向東南,與中央集團軍群一道會攻莫斯科,至遲在九月份底達成目標,然後與南方集團軍群彙合,三路大軍進軍伏爾加和裏海。由於越往南天氣越熱,裝甲部隊一直向南推進,很可能在年底前就能一舉拿下高加索。”

希特勒在地圖上重重地擂了一拳頭,洋洋得意地說:“這樣一來,我們今年直接從阿爾漢格爾斯克——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向東前進,入秋就能一舉掃平西伯利亞,甚至於到達遠東,而不是像現在一樣還在鄂畢河與葉尼塞河之間轉圈。”

希特勒破口大罵起來。其實最早的計劃就是他提出來的,但陸軍總部否決了他的以烏克蘭為重點南北兩路進攻、最後包抄莫斯科的計劃,理由是太冒險了。

實際上,古德裏安的計劃更冒險,他極力主張開戰後像法蘭西戰役一樣,裝甲部隊甩開步兵一直向前推進,直搗莫斯科。事後來看,戰爭剛開始的幾個月裏,蘇軍被閃電戰打得暈頭轉向,這類冒險計劃有很大的勝算。

“你說我的冒險計劃好還是陸軍的保守計劃好?”希特勒尋求安慰。“都好,都好。”老滑頭試圖應付一下,看到元首不滿地瞪眼,便義憤填膺起來:“東線戰爭的關健是利用蘇聯政治上的軟肋。去年的那種操蛋政策不改變,任何計劃都沒法實現。在軍事上我們流血犧牲要摧毀蘇聯,在政治上我們反倒處心積慮幫助斯大林鞏固統治。本來吧,軍人管殺戮,民政管治理,但我們卻倒過來了,民政部門比軍人更殘暴,這是什麼狗屁政策呀。”

“別打岔,我說的是軍事問題。”他是個怎麼繞也不跑題的人,曼施坦因爭辯道:“我說的就是軍事。您的計劃好是好,就是坦克太少。蘇聯像個喇叭,越往裏越寬,我軍進攻時從摩爾曼斯克到黑海二千多公裏的寬大正麵隻有19個裝甲師,越往裏正麵越寬,兵力越分散。對蘇戰爭就得速戰速決,趁敵人沒反應過來就占領莫斯科、伏爾加和高加索,然後利用政治攻勢分化瓦解這個龐大的帝國,軍事問題說到底還是政治問題,我說的沒錯呀。”

“既然你這麼能,沒讓你進政治局真是可惜了”。希特勒挖苦道。曼施坦因涎笑起來,說到最後腰彎成蝦米要下跪的樣子:“我的元首啊,幸好今年以來您懸崖勒馬,不,撥亂反正,這些問題都不存在了,我們還是講講眼前,我今天專門向您要官來的,政治局對我是奢望,我隻要求接替古德裏安指揮東線所有的裝甲部隊,那家夥太四平八穩了。元首,讓我過過癮吧,您老人家大人有大量,滿足我這個最後要求,不,請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