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那個人是你!”老元帥指著矗立在紅場對麵的巨大希特勒像答非所問,也許老眼昏花沒聽懂,也許是故意攪局。
“亞曆山德羅夫……”希特勒喃喃。他的思想開起了小差,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在腦海中縈繞——
《牢不可破的聯盟》原為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黨歌,作於1939年,由亞曆山德羅夫作曲。1940年,蘇聯政府征集蘇聯新國歌,亞曆山德羅夫將《布爾什維克黨黨歌》的曲調進行了加工修改,請詩人米哈爾科夫重新填詞,而後以此歌應征。結果,這首歌曲中標。
二戰爆發後,擔任紅旗歌舞團團長的亞曆山德羅夫創作了《神聖的戰爭》等一批歌頌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歌曲,並親自帶領歌舞團奔赴前線為紅軍指戰員演出,極大地鼓舞了部隊的士氣。廣大蘇軍官兵愛戴亞曆山德羅夫,將他譽為“全軍的財富”,今年年初,他與米哈爾科夫一道被空投到陷入重圍的列寧格勒,指望著他倆鼓舞士氣,帶來奇跡。
當然,歌曲代替不了槍炮,更不能當飯吃。列寧格勒不可避免地陷落,他倆被一支化裝成蘇軍的波羅的海部隊俘虜。
兩個月後,弗拉索夫視察俘虜營,遇到他倆時高興得哈拉子都流出來了,當即命令他倆為新俄羅斯創作歌曲。
弗拉索夫滿以為作詞家米哈爾科夫會調轉槍口,因為他出生於世襲貴族家庭,也不是蘇共.黨員,三言兩句就會乖乖就範。卻沒料到他對布爾什維克忠心耿耿,利用到前線喊話的機會逃回到蘇軍戰線。而原以為費一陣口舌的亞曆山德羅夫卻很快投靠了新主子,他被列寧格勒人吃人的慘狀嚇破了膽,自已給自已找台階下:我不是投降德國人,而是繼續為俄羅斯服務。“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所以說,最聰明的人也是最現實的人。
這就是希特勒的高明之處,他抬出弗拉索夫,引來好多前蘇聯將領與官員的歸順,他們改換門庭的理由如出一轍:我沒有叛國,隻不過是換了個主子。
滿場哄笑。心猿意馬的元首抬頭看時也忍不住笑了:引領工程兵方隊的俄羅斯解放軍第2集團軍司令茲韋列夫將軍由於頭仰得過高,大簷帽掉地,被後麵的官兵們踩來踩去。緊接著是羅特米斯特羅夫率領的軍校方隊,走得非常整齊,像一排排浪濤湧現。全場又一陣騷動,伴之以尖利的口哨聲,花枝招展的俄羅斯解放軍女兵方隊過來了,麗達驕傲地站在最前麵一邊踢腿一邊衝希特勒涎笑。
濃烈的油煙隨風吹來,將如鐵塔般直立的衛兵槍上的小國旗吹得嘩啦啦響。坦克方隊轟隆隆地碾壓過紅場,觀眾席上沸騰了,這是所有俄羅斯人揚眉吐氣的日子,一些人,尤其是沒有改造好的知識分子、幸存的舊政權遺老遺少、讓小恩小惠找不到北的工人們、沒有政治覺悟隻顧媳婦娃娃熱炕頭的農民們抱著這樣的想法:就算是德國羽翼下的二等公民,也比紙麵上的國家主人、現實中的臣民稍勝一籌。一些參加過一戰的俄羅斯老兵激動得老淚縱橫,姑娘們喊啞了嗓子,個別激動得過了頭的姑娘在看台上留下一灘灘尿液。
金戈鐵馬,地動山搖:二戰坦克明星T34閃亮登場了——德國汽油發動機的“黑豹”、蘇式柴油機的“獵豹”;聖彼得堡生產的新式KV重型坦克、德國“虎”式坦克、坦克殲擊車、155自行火炮……好多俄軍將領隨這些武器亮相——俄羅斯解放軍第1集團軍司令布尼亞琴科、第2集團軍司令茲韋列夫、第3集團軍司令米哈伊爾、第4集團軍司令波涅傑林、第1坦克軍團司令波波夫、第2坦克軍團司令羅科索夫斯基……就連西班牙藍色師師長戈蘭斯特與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司令杜米特裏斯庫也混雜其間向主席台揮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