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 第三帝國火箭之父(2 / 3)

他洋洋得意地回到國內,卻碰到英國人出動幾百架飛機轟炸柏林,讓他七竅生煙:這英國人也太不給他麵子了,專門在背後插刀。必須給他們點教訓,讓他們知道馬王爺有三隻眼。

他與當時的軍備部長施佩爾躲避在總理府裏合計了三天三夜,最後達成共識:德國不是正在研發襲擊英國的導彈嗎?如果能研究出一種對空導彈,那多拉風啊。

說幹就幹,他連鮑曼都沒帶,與施佩爾穿上便裝,走上了秘密視察之路。倆人先到位於黑森州東北富爾達河畔的卡塞爾地區的V1巡航導彈試驗場,工程師羅伯特呂塞爾博士向他們詳細講解了V1巡航導彈的發射原理與研究進展。接下來他們到發射場,工程師把一麵小紅旗送到元首手裏,然後跑到水泥掩體裏隱蔽起來。

巡航導彈已經加滿了燃料,所有係統都被仔細檢查過,正靜靜的躺在滑軌上等待元首的發射命令。希特勒一聲令下,擔任點火任務的軍士輕輕地撥動一個開關之後,一股壓縮空氣把含有辛烷的汽油從導彈的燃料箱送到位於導彈尾部上方的脈衝噴氣發動機裏。接著火花塞開始加電點火,燃油被點燃了。發動機發出巨大的轟鳴聲,從尾部噴出耀眼的火光。這架帶翅膀的導彈直衝雲霄,一切都那麼壯觀,讓希特勒陶醉了。

發射約6分鍾後,導彈達到了預設的900米的巡航高度。突然,導彈一邊的翅膀折斷了,導彈像撕破了翅膀的蝴蝶一樣旋轉著下墜,又突然向元首站著的地方直撲下來,像一塊石頭一樣一頭栽地,連響聲都沒有。

他被施佩爾撲倒。一分鍾後工程師從石頭背後鑽出來歡天喜地的說:“我說過技術還不成熟的,原因是資金不足。請求元首再追加500萬馬克的經費。”

希特勒大失所望。這種像飛機一樣的導彈速度慢不說,技術還很不成熟,差點要了他的命。說穿了就是在飛機上加裝了一台簡易脈衝噴氣發動機,說導彈是抬舉了,其實就是飛彈。希特勒在失望之餘,也有點憤懣:發明這東西的人腦袋被驢踢了,搞出這種非馬非驢的東西。你想啊,飛機可以重複使用,加蘭德駕駛亨舍爾Hs126出航59次,飛行兩千個小時,擊毀敵機69架,你倒好,讓一架飛機“轟隆”一聲報銷了,成為一次性消耗品,多不劃算呀,簡直沒有經濟頭腦。

希特勒很想像卡爾超級大炮一樣讓工程下馬,勞民傷財的麵子工程、要半個師的兵力伺候的卡爾超級大炮被他毫不心疼地下令炸毀。無奈製造飛彈的這個格哈德?費思勒股份有限公司後台硬的很,好多人都為他們說情。最後,元首隻給予5萬馬克的資金支持,本意是讓他們自生自滅。為了生存,這個頑強的公司把V1飛彈搞成了簡易脈衝戰鬥機,也算是歪打正著,廢物利用。

希特勒與施佩爾又馬不停蹄趕往波羅的海,找德國最有才華的火箭專家布勞恩博士尋找靈感。這位火箭專家可不是愛娃?布勞恩的親戚,出生於德國東普魯士的一個貴族家庭,是個官二代。父親是官迷,官當到農業部長。母親是藝術家,會6門外語,還愛好天文學。俗話說,兒子隨母。也許是因為母親的原因,他幼年就迷上天空,老想著長上翅膀像小鳥一樣在天空飛翔,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亮》他看了幾十遍,經常做著騎著一發巨大的炮彈飛到月球找嫦娥姐姐玩的好夢。他對火箭如癡如醉。有一次,他從商店買了6支大號的焰火,綁在自己的滑板車上試驗火箭。滑板車拖著火焰在大街上橫衝直撞,男人們在躲避,女人們在尖叫,娃娃們嚇得撲進大人懷抱裏。他高興得手舞足蹈,試驗獲得了圓滿成功。

當然,真正的成功是在成人之後。1937年4月,布勞恩選擇了偏僻的波羅的海沿岸作為火箭試驗基地。他表現出優秀的團隊組織與協調能力,使這裏發展成為世界上最頂尖的火箭製造和試驗機構。對新武器非常著迷的希特勒曾兩次召見布勞恩,給他提供別墅,供應美食。戰爭爆發後,幾萬戰俘供他驅使,到了1941年10月,布勞恩完成了畢生的夢想:V-2火箭試射成功。德國在這個領域遙遙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