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節 對美國宣戰(2 / 2)

安德裏興奮地介紹說,隨著德軍不斷勝利,法國外籍兵團的兵員越來越多,現已達到一個師。

李德在法國外籍兵團中發現了幾個中國人,向他們表示親昵,其他士兵一半不解一半妒忌地望著他們。

李德的目光越過亞美尼亞師、阿塞拜疆師、車臣旅、卡爾梅克旅、哥薩克騎兵師、格魯吉亞旅、哈薩克斯坦第1師、土庫曼斯坦旅的受閱部隊,落在阿拉伯兵團身上了。

早在1941年,納粹德國就決定在軍隊中征招阿拉伯誌願兵。希特勒決心在中東地區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顛覆英國的統治,因此他決定利用情報及宣傳手段征召阿拉伯誌願者為德國作戰。德國計劃煽動這些阿拉伯士兵的反英情緒,組建單獨的阿拉伯誌願兵部隊,在沙漠地區的作戰中驅逐英軍。

許多阿拉伯人被納粹不厭其煩的宣傳所蠱惑,這些宣傳旨在鼓動阿拉伯世界對大英帝國的統治發動一場戰爭。同時,阿拉伯人站到德國人一邊的重要原因是希特勒的反猶政策。於是,希特勒自打嘴巴,看到黑人穿著德軍製服接受檢閱。

到1941年7月,德國成功組建了一個日耳曼—阿拉伯教導營。到了1942年,隨著德軍不斷取勝,阿拉伯教導營像雨後春筍般呈幾何數字增長。在北非戰役和中東戰役中,他們有時作戰頑強,有時則一哄而散。有的部隊像牆頭上的草一樣,風大跟風,雨打跟雨,而且他們內部的教派爭執讓德國人頭疼不已。

李德望著眼前這些良莠不齊的兵,他估計用這些人打蘇聯肯定是出工不出力,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不如讓這裏麵的非洲人、巴勒斯坦人、敘利亞人、約旦人分期分批回國,也好鞏固後方。

他剛向安德裏表露出這個意思,這些阿拉伯軍人一下子歡呼雀躍,用真誠的、發自內心的、然而又是半生不熟的德語高呼希特勒萬歲。

安德裏用阿拉伯食物款待領導們。這種叫作古斯的食物是把米飯用油炒過,燜熟,加上好多種調味料,在米飯上麵撒上絞碎的米粉、豆子和葡萄幹或者幹果,再加上一大塊烤好的羊肉或者烤雞塊製成。由於份量太足,每個人都吃得褲帶扣鬆了好幾次。

匆匆吃完晚餐,李德馬不停蹄趕往摩蘇爾,元首與戈林的專機剛剛趕到。在一天的鞍馬勞頓後,戈林上專機的動作簡直像逃跑。

第二天一早,兩伊邊境上萬炮齊鳴,一千架飛機在黎明時分飛到伊朗上空狂轟濫炸、上千輛坦克闖進伊朗橫衝直撞,後麵跟著乘坐裝甲車和履帶式卡車的30萬德軍和10萬盟軍。世界各大廣播中斷了正常節目,播送了德軍越過邊境的消息,並期待著美國的宣戰消息。

一個小時後,更加聳人聽聞的消息從柏林傳來:德國元首在議員們的歡呼雀躍聲中發表了演講:

“現在請允許我對那個以羅斯福為代表的另一半世界明確表示我的態度:正當我國軍隊在東南西北中奮戰的時候,這個人卻狡猾地喜歡發表爐邊談話。這個人是這次戰爭中的頭號罪犯……”

在他演講時,德軍已經深入伊朗50多公裏了。東路德軍與英軍在阿瓦士城下激戰。在巴士拉以東的秘密機場上,幾十架亨特爾111中型轟炸機和十架亨特爾177重型轟炸迎著太陽向印度飛去,第一架飛機上就有麗達。此刻,她在耳機裏聆聽著元首兼情人熟悉的聲音。她知道,在忍耐了大半年後,德國對美宣戰了:

“這個稱作總統地人對我進行的侮辱性攻擊,我是不屑理會的。他把我叫做匪徒,實在是無聊透頂!歸根到底,這個字眼,無疑不是在歐洲,而是在美洲創造出來的,因為在歐洲這裏沒有這種匪徒。而在美洲大陸充斥著這個字眼,因為美洲曾經發生過屠殺印第安人的匪徒……再說,我也不是羅斯福所能侮辱得了的。因為我認為他是狂人,和威爾遜一樣的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