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斯大林把援助中國抗戰的裝備都提供給了國民黨蔣介石當局。1938年的武漢會戰中,中國軍隊用的坦克、裝甲車和部分飛機都是蘇聯貨。武漢會戰期間,蘇聯無論從道義、輿論上還是從物資、裝備上都是援助中國抗敵的唯一大國,也是主要的援助國。
抗戰之前到武漢會戰前,納粹德國大力援助中國,淞瀘會戰期間,在上海狹窄的街道上,中國軍隊開著德國潘策爾2號坦克衝向日軍,衝毀日軍的小炮,把太陽旗碾在履帶下,迫使驕橫的大日本帝國皇軍抱起炸藥包,與中國坦克同歸於盡。
日本以停止德日戰略夥伴關係相威脅,並請意大利法西斯說情,才迫使希特勒停止了對華軍貿,並召回軍事顧問團。讓蘇聯乘虛而入。
1938年3月和6月,蘇聯向中國分別提供了兩筆專項戰爭貸款,各5000萬美元。中國軍隊利用該款項總共獲得了急需的、較為先進的大批軍用物資,包括各種飛機377架、輕重機槍超過4000挺、各類火炮710門、坦克82輛、汽車700多輛、各型炮彈數十萬發、子彈數千萬發等。
蘇聯不光是出槍出炮,還組織空軍誌願人員直接參戰。1938年4月29日是日本天皇的生日,日本空軍躍躍欲試,妄圖以矛頭直指武漢的“空戰大捷”作為向天皇的獻禮。日軍特地由精銳的海軍航空兵第12航空隊派遣了由36架戰鬥機和18架重轟炸機組成的特混編隊,氣勢洶洶直飛武漢,誌在必得。
蘇聯空軍誌願隊與中國空軍早已嚴陣以待,隻見一架架戰機呼嘯升空,直指雲霄,向一路上已遭中國地麵防空炮火攔截的日軍飛行編隊直撲而去。
此役可謂武漢會戰中的空戰奇觀,總共上百架飛機在空中交織在一起,槍炮聲、馬達轟鳴聲響徹雲霄。地麵望去,不時看到有日機被擊中後拖著一股濃濃的黑煙,帶著淒厲的尖叫一頭栽在地麵,還有的日機可能被擊中油箱,淩空已然爆炸,碎片紛紛散落。
戰鬥異常激烈,區區半小時之後便已見分曉。日軍來襲飛行編隊遭受重大損失,共被擊落21架,其中12架為蘇聯空軍誌願隊擊落,9架為中國空軍擊落。
四年後的今天,斯大林提出為中共軍隊提供武器裝備,毛澤東回複斯大林說:武器,我們自然很需要,但調一兩個師的兵力通過蒙古草原到邊境去接受武器卻是不可想象的。敵人有空軍,在我們的部隊未到達目的地之前,就會被敵機消滅掉。這個方案難以實現。
過了一段時間,斯大林第五次致電毛澤東,詢問“中共方麵是否可以派出較小型的遊擊隊到滿蒙交界的地區輪番接受較小批量的武器,以加強抗敵力量”。
權衡利弊後,毛澤東仍然否定了斯大林的這一方案。斯大林盡管精明,也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中共軍隊一直奉行敵後遊擊戰,你給人家裝備坦克,人家到那裏加油去?正如乞丐拿著金碗討飯一樣,別說討飯,弄不好連命都丟了。百團大戰暴露實力的事再也不能發生了。
從1942年7月開始,成千上萬的德軍坦克轟鳴著向前奔馳,如一股旋風從哈爾科夫經羅斯托夫、沃羅涅什,向頓河彎曲部刮來。坦克途經的村鎮、田野,熊熊烈焰吞沒了房屋、財產、人群,橫屍遍野,瘟疫肆行,整個蘇聯南部布滿了鮮血、死亡。
凶神惡煞的德軍坦克衝垮了蘇西南戰區的層層防線,現在如同決堤的江河,在一片遼闊無際的草原上肆意橫行。坦克後麵是洪流一樣的履帶式卡車。蘇軍雖已放棄了死守陣地的打法,但是高速攻擊前進的德軍三個坦克軍團仍然追上蘇軍並不斷把他們包圍。蘇聯紅軍已無法阻擋它們逼向頓河河岸,不設防的斯大林格勒一夜間成了前線城市。
斯大林格勒位於莫斯科東南1000公裏處,坐落在伏爾加河下遊平原上。始建於1589年,原稱“察裏津”,十八世紀起為軍事要塞。水陸交通要衝和貿易中心。伏爾加河——頓河運河鑿通後,成為俄羅斯歐洲地區東南部水陸交通樞紐。1918——1919年國內戰爭時期曾在這裏開展過舉世聞名的“察裏津”保衛戰。1925年改稱斯大林格勒。
對德國元首來說,攻占斯大林格勒主要是基於三個主要原因,首先,這個城市是伏爾加河上的主要工業地,也是聯係裏海與蘇聯北部的重要交通中心,德軍如果攻占該城,將有效改善對北部的物資輸送能力;其二,攻占它將能掩護當時進攻高加索油田的德軍左翼,達到切斷石油供應、癱瘓斯大林戰爭機器的戰略性目標。最後,該城是用蘇聯領袖約瑟夫?斯大林的名字命名,是蘇聯的象征,如果能攻占它,將在心理上摧毀蘇聯人的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