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節 元首在普斯科夫街頭(3 / 3)

李德把老耆按坐在鐵椅子上,他在旁邊坐下,一手按在拿拐杖的手背上拉起了家長:“老師傅,你多大年紀了?”

老人有點耳背,為了不掃他的興,便想當然地回答:“希特勒陛下,我家住在普希金大街156號。”

李德:“老師傅家住哪兒啊?”

“回陛下,我今年88歲了。”老者自信地回答,並用手捋著花白的胡須。

旁邊圍滿了人,警衛們想分隔出一塊警戒線,但人太多了,人人爭相目睹元首的尊容。一個小孩子被人推到元首身邊,跑回去前他鬥膽摸了一把元首的腿子。

有人解釋:“報告元首,伊留什卡大爺是沙皇的跟班,革命後他受到批鬥,他的耳朵有點聾了。”

老人倔強起來:“米伊沙,不是跟班,是侍衛,我給你說過多少遍了。”

眾人“轟”地一聲笑了,有人喊叫:“是狗腿子吧?”

鮑曼擠進來對元首耳語:“該走了,再說冉妮亞和麗達也不在。”

李德與老者握手,逗了下人群裏的嬰兒,親吻了下嬰兒母親的額頭,在卡爾梅克人與京舍的護衛下擠出了人群。不知誰喊了聲“希特勒萬歲”,頓時群情振奮山呼萬歲。

走在普斯科夫大街上,銅像隨處可見。除了希特勒像外,最有名的是普希金的銅像。普希金在普斯科夫淒涼的幽禁生活中與奶娘阿琳娜相濡以沫,他的傳世詩歌《冬天的晚上》、《給奶娘》記錄了那些動人的故事。這幅銅像表現的是這個意境:詩人普希金站著、奶媽在一旁坐著,讓人溫馨和酸楚。

還有座銅像隻能讓人唏噓不已:有一座站立的銅像是共產主義革命領袖基洛夫。他被斯大林處決後又被追認為英雄。凡是經曆過專製統治的人對這種故事並不陌生。

去年7月德軍占領這裏後,列寧、斯大林的銅像被人們炸毀,不知是疏忽還是無知,基洛夫的銅像保存下來了。今年以來,德國元首實行新政,這座像被修整一新,留下當作反麵教材。

布施雙膊抱胸冷冷地說:“這就是給斯大林賣命的下場。弗拉索夫還算聰明,被我軍俘虜後馬上拋棄了斯大林。”

鮑曼調侃道:“這叫作卸磨殺驢。”引來一陣輕笑。

元首卻收斂了笑容嚴肅起來:“你們知道羅伯斯庇爾嗎?”

半瓶子醋政治家鮑曼左有所思,大老粗布施幹脆搖頭。

李德說:“他是法國大革命時雅各賓派的領袖人物。這人很激進,認為自己最革命,動不動就以革命的名義剝奪他人的生命,把自己淩駕於法律之上。這樣做的直接後果是任何人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也包括他自己。”

銅像旁邊又圍滿了人。李德幹脆對著眾人慷慨激昂:“當法律成了空白,便隻有兩種結局了:或出現獨裁,或出現暴民政治。最後羅伯斯庇爾自己也送上了斷頭台,他實際上是死於自己的手裏。在一個沒有公正法律保障的社會裏,恐怕不會有贏家。”

“打倒斯大林。”人群裏有人喊叫,其他人轉過頭看著他。李德兩手朝眾人按了按,示意大家安靜,說:“羅伯斯庇爾死後,有好事者給他寫了一句這樣的話作為墓誌銘:過往的人啊!不要為我的死悲傷,如果我活著你們誰也活不了!我認為,這句話寫在斯大林的墓上更合適。”

有人鼓掌,開頭猶豫不決,繼而唏唏拉拉,最後彙集成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