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 農民問題專家(2 / 2)

“也就是說,讓這些懶散的斯拉夫老百姓拉既不能吃也不能穿的東西是嗎?”希姆萊一動不動地望著冉妮亞。

“是的。”冉妮亞不知是計,輕鬆地回答並向他笑了笑。

希姆萊麵向大家訕笑著:“很好嘛,水泥可以蓋房,武器更有作用了。他們會賣到黑市上,轉移到遊擊隊手裏。”

冉妮亞隻好冷笑:“拆開的機槍對他們並沒有用途。再說了,當地居民替南方集團軍運輸了幾個月了,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是住著木房子。”

李德喝道:“小節處爭執,就是奪我性命、費我時間!”兩人都不吱聲了。

李德扳著指頭算賬:“對蘇戰爭開始時我們有60萬輛卡車,有20萬輛改裝成履帶式車輛,配屬在南方裝甲部隊中。今年內我們生產和繳獲了45萬輛,僅在馬爾他、北非和埃及就奪取了美英的19萬輛卡車。”

在將領們驚詫的目光中,李德唾沫四濺地繼續當賬房先生:“減去損失,到目前為止,東線我們還是有60萬輛輪式卡車,在部隊機動和後勤保障上剛剛夠用。在戰鬥中不可避免會發生失誤,如果沒有當地民工的支援,前方部隊的推進不會這麼遠,隻能像去年夏天一樣,裝甲部隊挺進幾百公裏後隻能停下來等待油料和給養。”

麗達忍不住插話說,據東方外軍處統計,哈爾科夫戰役期間,烏克蘭老百姓用高架馬車運送的貨物,相當於德軍動用15萬輛卡車。

李德發現一個情況:同樣的話冉妮亞說出來時希姆萊冷嘲熱諷,而麗達說出來時他默不作聲,甚至是專注地聽著。比如現在,麗達說這一番話時,希姆萊打開筆記本似笑非笑地望著麗達。

偏偏冉妮亞又插言了:“利用老百姓支援前線,不光節省了卡車,還節省了寶貴的汽油。”

李德瞅了眼冉妮亞又轉向希姆萊,好像驗證似,希姆萊“砰”地合上筆記本搶白道:“節省了卡車自然就節省了汽油,這是三歲小孩子都懂的道理。脫褲子放屁。”

李德幹預了:“勿爭小節。淨是些雞毛蒜皮的事,還爭論不休。”

一直閉目養神的戈林猛然睜開眼睛,似乎自言自語:“哎呀,昨晚我做了個夢,夢見兩條狗為一截豬皮撕扯不休。”

一陣哄笑。鮑曼埋怨希姆萊不該與一個姑娘爭論不休。希姆萊歉意地朝元首笑了笑,用火柴梗掏耳朵,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李德臉上掛著嘲諷的笑:“你們說完了嗎?沒說完繼續。”

等到大家屏氣凝神後李德又手舞足蹈地講起來:“第二、得民心者得天下。克勞塞維茨說,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孫子兵法曰:上兵伐謀。今年春天,我們搞了土地改革,現在效果顯著。”

年初,東方部部長羅森堡提出一個分兩步走的方案:第一步,把現有集體農莊的土地變成公田,然後在明年,慢慢把公田分給農民。元首當時就把他的方案扔到地上,斥責這是個“小腳女人”的方案。農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他才不管公田母田。隻有把土地分到他們手裏,他們才安心耕種納糧。

按《新農業法》分田到戶後,德國對農民實行征購糧製度:按核定產量(扣除種子)的三分之一為農業稅無償征收,三分之一為購糧,按低於市場價格收購。如果還有餘糧,允許按市場價收購。

元首製訂《新農業法》時遇到了相當大的阻力。好多人,包括此時坐在會場的戈林和希姆萊同聲反對包產到戶。希姆萊嚷嚷說,如果對俄國人實行仁政,意味著德國將不能從烏克蘭得到糧食。李德顯然比他看得更高更遠,他相信,隻要把土地分給農民,農民的責權利相統一了,積極性高了,精耕細作,加強田間管理,糧食產量可增加一倍。給自己幹和對集體幹那完全是兩回事。

為了避免殺雞取蛋,《新農業法》規定用於上市的糧食來自增產部分。當受災減產時,由農產量調查隊相應核減購糧,但不減農業稅——除非受到特大自然災害。

這天中午在會議室裏喋喋不休的是做為經濟家的元首。他自鳴得意地對滿腦袋瓜子飛機大炮的將帥們大講特講農業和農民問題。

他走到希姆萊麵前低聲說:“尊敬的海因裏希,據農業調查隊抽樣調查,今年烏克蘭的夏糧產量將會比去年增產百分之九十,接近增產一倍。”看到希姆萊尷尬的樣子以及大家的驚歎聲後,希特勒才回歸軍事統帥的稟性,站起來對格魯克發號施令:“中央集團軍群馬上加固和完善防禦工事,防備蘇軍大規模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