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隊剛剛駛出港區,19架英軍惠靈頓式轟炸機就隆隆飛來,三艦趕緊調頭返回港內,並打開探照燈組織高射炮對空射擊,英國飛機的轟炸純粹是例行公事,看到德艦仍在港內,便放心大膽地報平安無事去了。英機消失在夜幕中後,三艦又再次起航,此時已是22時40分了。
經過這一番折騰,比預定計劃延遲了兩個多小時,所以駛出布勒斯特港後三艦都以31節的最高航速前進,以盡量追趕延遲的時間。在這3艘大軍艦的兩邊,是擔負警戒的20艘護衛艦艇,包括6艘驅逐艦、5艘魚雷艇。
3月3日晨8時,經過大半夜的高速航行,又是順風順水,德艦隊竟然把出海時耽誤的兩個多小時全都補了回來,按照原計劃準時駛過科湯坦半島的阿格角,而英軍此時還蒙在鼓裏。
實際上,英軍對被困在布勒斯特的德軍3艘主力軍艦一直還是高度警備,製定了代號“套錘”的監視攔截計劃。由於英吉利海峽在德國空軍的作戰範圍內,為避免遭到不必要的損失,大型水麵艦艇部署在蘇格蘭北部,海峽南部隻有驅逐艦、魚雷快艇等小型艦艇。所以要想挫敗德軍的突圍企圖,關鍵要在第一時間內發現德軍艦隊的行動。
在2月下旬,英國就根據空中偵察和法國抵抗運動的報告,了解到3艘德艦已作出海準備,英國人沒有被德軍蒙蔽,他們甚至估計到了德軍可能強行通過英吉利海峽。
但英國海軍太自信了,認為德國海軍絕不敢在白天通過海峽,最多是白天駛出布勒斯特港,在夜間偷偷通過海峽。
根據這一判斷,在2月末開始采取幾項措施。英軍在德軍艦隊可能突圍的航線上增布了1000餘枚水雷;每天派遣了1艘潛艇在布列斯特港外海域坐底監視;定時派出飛機在韋桑島、布列斯特、勒阿佛爾直至布倫一帶建立3道空中封鎖線,進行空中偵察巡邏;駐本土的部分飛行中隊停止了日常訓練,轉場到東南部機場,隨時準備出動攔截,等等。
既然有那麼嚴密的監視措施,那麼德軍艦隊行動怎麼會一直沒被發現?除了歸咎於英軍的麻痹輕敵外,還要感謝讓德軍艦隊推遲啟航的那隊英國飛機:當德軍艦隊22時40分第二次起航時,在布列斯特港外監視的英軍“海獅”號潛艇已經在45分鍾前返航了,真是因禍得福,歪打正著——有的時候事情就是這麼奇怪。
那麼,英國潛艇為什麼再不堅持一個小時呢?如果那樣的話,德國的一切就瞎子點燈——白費蠟了。這是因為如前所述,英軍武斷地認為德軍隻能在夜間通過海峽,他們根據這3艘軍艦的航速,推算出如果夜間通過海峽的話,德軍軍艦就得在21時30分前出港,所以隻要求潛艇監視到21時30分就可以返航了。
即使這樣,艦隊出港不久,一輛路過的英國潛艇發現了德國艦隊,潛艇潛入水下發報,由於水下發報傳遞太慢,便大膽潛上水麵,結果被一艘拉在後麵的德軍驅逐艦擊沉。
英軍的三道空中封鎖線更是破綻百出,第一封鎖線的兩架飛機,一架在德軍艦隊起航前就返航了,另一架飛機從德國軍艦上空飛過,飛機上裝備的雷達在此關鍵時刻失靈,由於當晚雲厚霧重,飛行員肉眼沒能發現機翼下麵的德軍艦隊。第二封鎖線的飛機則是因為雷達故障而幹脆中斷了巡邏返航。第三封鎖線的飛機因為天氣惡劣,連飛行都取消了。
這樣一來,直到12日上午10時15分,德軍艦隊接近英吉利海峽時還沒被發現。10時42分,3架英軍魚雷機發現了德軍艦隊立即報告:德軍3艘戰列艦和20艘其他軍艦正在高速逼近多佛爾海峽!
德軍“沙恩霍斯特”號艦橋上,穿著防水皮夾克、胸前別著潛艇部隊徽章的希裏阿科斯海軍中將,一口喝幹了杯子裏的熱咖啡,對艦長霍夫曼海軍上校和參謀人員說:“先生們,我們的好運到頭了!準備戰鬥!”
桅杆上高高升起了藍白相間的防空警戒旗,同時向海空軍各指揮部通報被英機發現的警報,德軍部署在沿海機場的大批戰鬥機迅速進入高度戰備,飛行員披掛整齊全部進入坐艙,發動引擎,隨時準備升空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