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寺廟偶遇(2 / 2)

“大師不必多禮,我等原本今日裏來的有些倉促,未能通知貴寺,實是失禮至極,卻不想竟然勞住持大師親至,小婦人實是愧不敢當!”祝夫人一邊還禮,一邊輕聲說道。

祝語蓉一邊聽著祝夫人同住持大師交談,一邊拿著杯蓋輕撫著手上的茶盞,同時心裏琢磨著住持大師剛剛看向自己的那一眼,究竟是何含義。尤其是剛剛住持看向她的那一瞬間,令她無端生出一種被人看透了的感覺,仿佛自己心底埋藏在最深處的秘密,在住持大師的那一眼看來的時候也是無所遁形的。

按說她到了這個時代已經九年的時間了,期間也隨母親來過幾次普濟寺上香祈福,但卻因緣際會,從未與這位外界盛傳法力無邊的住持大師碰過麵,不想,今日臨時起意的到來,卻遇見了這位傳說中的世外高人。

在祝語蓉想來,高人也許是,就憑剛剛住持大師看自己的那一眼,恐怕這位大師就不簡單,可世外這個詞,祝語蓉卻不覺得。主要是世外高人不都是隱而不出的嘛,常人往往是尋而不得,求而不見,可這位住持大師卻總是頻頻的出現在世人的眼前,這不,正搶了知客方丈的差事,接待當朝權貴的家眷呢嘛!剛想到這裏,就聽到住持大師高聲笑道:

“哈哈哈…,小施主可知佛家何為入世,何為出世?”

祝語蓉一下子被問懵了,這老和尚剛剛不是正同母親講演佛法呢嗎,怎麼會突然衝她來了這麼一句呢?再加上她對佛法一向不感興趣,僅有的一些了解還是前世在論壇裏看人家的爭辯得來的,按她平日的行事,此時是應該藏拙不答的,致個歉,施個禮也就罷了,可不知今日是怎麼的,很有一股回答問題的衝動,當下便施禮回答道:

“請大師恕小女失禮,小女認為佛家出世即為遁入空門,斬斷塵緣,清心寡欲,萬事皆空。入世是為佛門中人步入凡塵俗世,宣揚佛法,弘揚教化。此為小女淺見,當有不足,請大師指教。”

“阿彌陀佛,好一個弘揚教化,小施主當真是慧根不淺呐!不知小施主可知何謂小乘佛法,何謂大乘佛法?”住持大師笑眯眯的撫了撫胸前雪白的長髯,接著問道。

祝語蓉一聽,忽然想起了西遊記中唐僧不就是因為東土大唐隻有小乘佛法,沒有大乘佛法才踏上了西天取經之路嗎,取的真經不就是大乘佛法嗎?依稀記得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區別,便躊躇著道:

“請大師見諒,小女未曾精研過佛法,隻模糊的知道,小乘佛法講求出世,講求達到物我兩忘,身外無我,我亦無我,無我無常,最終渡化己身,追求的是自我解脫。大乘佛法講求的是入世,通過入世修行,弘揚佛法,渡化眾生,使眾生擺脫苦難,最終能夠涅磐成正果。簡單說就是,小乘佛法是為渡己,大乘佛法是為渡人。其他的小女就不甚明了了,請大師指教。”

“嗬嗬…,小施主說的好啊!那麼小施主剛才心中的疑惑可有解答?”住持笑眯眯的繼續問著祝語蓉,好像不把祝語蓉問住就不甘心似的。祝夫人在一邊狐疑的看看住持,再看看平日裏對佛經碰都不碰的女兒,實在是不能相信自己的女兒能說出這麼一番佛偈來。

祝語蓉正低著頭等著聽住持大師對自己的一番言論的批解,卻沒想到批解沒聽到,反而聽到了這麼一句讓她出乎意料的問話,再一聯係之前自己在肚子裏對老和尚的腹誹,和剛才的這番對話,不禁毛骨悚然起來,這說明老和尚分明是知道了自己暗中的心思,才問出了這些問題,讓自己知道他是來入世渡化眾生的,難道老和尚會讀心術不成?想著,祝語蓉不禁疑惑的抬起頭來,看向住持大師。沒想到住持大師卻撚須笑道:

“小施主,慧根深重啊,正如你心中所想,老衲正是入世修行來渡化世人的,而今日老衲就是來此與小施主結善緣的,這串菩提珠,乃是老衲皈依佛門時,師父所賜之物,今日就送與小施主傍身,小施主須貼身佩戴,他日定能為小施主消災解難,阿彌陀佛!”說著便將手中的一小串佛珠遞了過來。

(祝語蓉接下來會**呢?嘿嘿!親們給點兒推薦,給點兒收藏,貓貓就告訴親們。什麼?不想知道?不行,不想知道貓貓也要說,貓貓還要推薦、要收藏,嗚嗚..貓貓倒地打滾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