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網絡教研為突破口促進教師素質提升(3 / 3)

視頻教研教學。視頻教研教學進一步拓寬了網絡教研空間,擴大了受益麵,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學校之間以異地現場課堂教學、辯課活動、名師點評等方式進行網絡教學研討互動。授課者和聽課人互動交流環節,令參與者大開眼界,受益匪淺,視頻互動教研已成為全縣教研的一種形式並廣泛開展。除此之外,在開展網絡教研的同時,我們充分利用網絡支撐教學、服務管理的功能,在打造數字校園的過程中,著力推動網絡管理現代化。

任務式網絡教研。壽陽縣45歲以下教師每周不得少於1次,並且要參與交流發言,對教學錄像、教學設計、教學片斷、教學故事、教學心得等文章進行瀏覽後,回帖寫出體會,學習體會采用實名製。每位教師在自己的工作室每月發表帖子不得少於4篇,參與集體備課論壇回帖不得少於1篇,每月至少有1篇屬於教育教學方麵的原創文章。

問題式網絡教研。教師根據教學中生成的問題隨時發帖、研討,倡導教研隨時進行,教研無處不在,增強研究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喚醒教師的主體意識。教研室適時將部分教師的個體發現和提出的有教研價值的問題,轉化為教師群體關注的問題。使自下而上形成的問題和自上而下形成的問題得到有機的整合,最終形成網絡教研文化。

主題式網絡教研。教研室以推進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所關注的熱點為教學研究的主題,教師圍繞主題開展網上學習、研討活動。如“學生最喜歡什麼樣的老師”“兒童撒謊的背後”等都引起了教師的共鳴。教師聚焦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過程,共同參與、交流切磋,雙向獲得關於新課程和新理念的詮釋。

反思式網絡教研。是一種有益的思維和再學習活動,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反思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我。教師結合日常教學活動,圍繞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學細節,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觀點進行剖析,反思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在理念和實踐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目前壽陽縣教師在網上發布的教研理論、教學案例、教學反思等文章達24365篇。

幾年來,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壽陽縣的網絡教研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現已建立個人工作室2058個,學科協作組1123個,集體備課組864個,開創了多主體、跨時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學教研新模式。實現了一線教師、教研員和教育專家之間的隨時隨地溝通,彌補了傳統教研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研工作的時效性和增強針對性,促進了教研整體水平的提高;優質資源城鄉共享,教師專業素質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教研教學方式的信息化轉型,使教師培訓層麵得以擴大,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大大提高了農村教師素質。

網絡教研之路任重而道遠,今後我們將進一步處理好傳統教研和網絡教研的關係,突破時空的限製,“放大”專家的功能。從網絡教研的形式、內容、活動方式以及評價機製上做進一步改進,從一線教師的需求出發,從如何提高教研的實效出發進行重組和整合。規範管理考核,進一步調動教師積極參與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針對當前新課改背景下一些難點、熱點問題進行研討,使壽陽縣的網絡教研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作者單位:山西晉中市壽陽縣教育局電教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