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網絡教研為突破口促進教師素質提升(2 / 3)

二是全員培訓機製。為了培養一支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教師,壽陽縣提出了以“五會標準”為核心的師資培訓目標,即會文字處理、儲存信息;會上網瀏覽查詢、篩選、運用信息,發送電子郵件;會運用課件輔助課堂教學;會自製課件;會使用多媒體教室中相關設備。縣電教館人員深入了解教師對信息技術的需求,有針對性、有目的地進行了集中培訓和個別輔導,達到良好的培訓效果。2005年至今,壽陽縣已舉辦23期網絡技術培訓班,87%的教師通過了各級計算機技術考試。除此之外,我們電教館所有技術人員積極參與到教師的課件製作、工作室創建及資源庫建設當中,對有疑難問題的教師采取個別輔導,幫助解決問題,並根據情況在下一次培訓活動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從而達到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目前,壽陽縣教師絕大多數都能夠熟練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熟練地運用Office係列應用軟件製作出隨堂課件,熟悉校園網,熟悉資源庫的使用。據統計,壽陽縣每學期課堂電教設備的使用率達88%以上,學科覆蓋率達100%,各學科均形成了多媒體網絡課堂。

三是專業團隊引領機製。壽陽縣從學科名師、帶頭人、教學標兵中擇優組成了中小學各學科專業指導團隊。專業指導團隊成員承擔對全縣中小學各學科專業引領的任務,組織、主持、主講各學科專題網絡教研活動,同時負責論壇在線值班,及時了解和把握老師們在網絡上提出的教學問題,在24小時內通過文字或視頻做好在線解答,在全縣範圍內幫帶徒弟。

創設模式,注重實效,全力強化網絡教研平台的應用

壽陽縣網絡教研平台主要集中了個人工作室、學科協作組、集體備課、視頻教研等板塊,各板塊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融為一體。可以按照不同學科進行學科協作組信息資源分類,教師發表的信息資源,既可以發表在自己的工作室,又同時發布在各學校的學科教研組裏,通過這種有效的整合,我們把全縣各學科教師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全縣性的相互學習和教學研究的平台。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依托個人工作室、學科協作組、集體備課、視頻教研四大板塊,以任務式、問題式、主題式、反思式四種方式的網絡教研引領廣大教師參與網絡教研。

個人工作室。個人工作室是所有教師從各自不同的職責建立的,包括教研員對教研工作的要求和規範的做法、校長對學校管理的見解和思路、名師對課堂教學的經驗和認識;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做法和反思等。

學科協作組。主要以縣級學科教研員、學校教研組、名師為成員,每周由協作組組長向全體成員發起研討話題,成員隨時跟帖參與互動。利用“學科協作組”的網絡教研交流,擴大了學科間互動研討的廣度,加強了互動教研的力度,提升了互動教研的高度,為學科研討學習創設了良好的環境。

集體備課空間。集體備課空間的建立不僅減輕了教師備課寫教案的負擔,更多地是通過備課流程,讓廣大教師有了互動交流、發表見解的機會,實現了資源共享,共同提高。在縣教研室的引領下,組內成員人人參與,每次集備計劃的完成,都是在主備人精心設計好教案後,再上傳本組同學科教師撰寫共案初案,同級教師修改完善,形成共案,到最後個案的定稿,一係列的集體備課活動,讓參與教師嚐到了互相學習、優勢互補、同步提高的甜頭,達到了集體備課的預期目的。目前,縣城中小學已基本實現無紙化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