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微服出巡(1 / 2)

現在的大漢,由於幽州有了老劉的出現,已經沒有了外族的威脅,鮮卑人在今年的出兵之後元氣大傷,根本沒有能力再與大漢抗衡,而大漢內部雖然仍有些犯上作亂的小股亂匪不時出現,但已經無關大局,不會對大漢的天下構成什麼威脅了。

幽州的局麵現在也已經基本穩定了,在老劉把幽州原來的十二郡改為十郡之後,現在又向幾個偏遠的郡中遷入了不少從冀州等地帶回來的人口,因此現在幽州的人口已經比去年增加了十幾萬人,而這些新增加的人口也為幽州帶來了更多的兵源和勞動力,老劉與刺史府的幾位高級官員要做的,便是重新調配各郡的人員配備,同時在幾個與外族接壤的郡中增加兵力,以便隨時可以出兵北伐。

而在洛陽的朝堂之上,靈帝現在也接受了太常劉焉提出的建議,將部分州刺史改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擔任,讓其擁有地方軍、政之權,以便加強地方政權的實力,更易控製地方,有效進剿黃巾餘部或其他造反的亂黨。

其實劉焉這樣做的真正目的,乃是劉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據一方。正好現在因為益州刺使郤儉在益州大事聚斂,貪婪成風,有益州地方官吏向朝廷告密,要求朝廷處置郤儉,而劉焉也聽信了一位江湖術士對他所說的話,說是益州有天子之氣,將來必出新主,於是劉焉向朝廷求為益州牧,靈帝答應了他的請求,免了郤儉的益州刺史之位,封劉焉為陽城侯,益州牧,讓他前往益州整飭吏治。

而目前同為州刺史,也是宗室至親的交州刺史劉虞改為交州牧,幽州刺史劉備改為幽州牧,至於劉表此時由於黨禁解除,剛剛被大將軍何進召至麾下任職,擔任北軍中侯。

由於現在老劉的職位由刺史改為了州牧,看似沒有多大區別,但其中的差別實則非常大,以前的刺史主要職責是監督下轄各郡縣的官員,手中並沒有真正的軍權,隻是由於老劉到了幽州之後,轄下各郡所用的都是自己的親信之人,因此他才可以把幽州的軍政大權集於一身,現在變身為州牧之後,老劉便可以名正言順的發展幽州的軍隊,再也不會因為受到朝廷的限製而隻能設置五萬的常備戍邊軍了。

雖然朝廷的這種做法看似給了地方官員更大的權利,但是也正是因為劉焉的這一建議,使得日後各地的州牧基本不再受朝廷的控製,而是獨攬大權,開始形成了各地軍閥割據的局麵,因此如果說黃巾起義是造成大漢根基動搖的外因的話,那麼真正把大漢朝推到滅亡邊緣的,便是劉焉的這一建議。

既然大權在握,老劉當然開始對治下的幽州武將的配備進行了重新安置,隻不過在進行這項調整之前,老劉和荀攸、戲誌才與田豐幾人商議了一番,決定先到各地去看看,了解各郡都尉在任期間的情況,然後再行調整。

而老劉對於幽州軍隊又有了新的設想,那就是幽州的戍邊軍要由幾個軍區構成,分別是鎮守上穀郡、代郡、範陽郡和漁陽郡的第一軍分區,鎮守右北平郡、遼西郡、昌黎郡的第二軍分區,鎮守遼東郡、樂浪郡的第三軍分區,這幾個軍分區的主要作用,便是用來對付外族的入侵或將來向外進攻,這樣就可以把原來的戍邊軍規模擴大幾倍,每個軍分區都有四到五萬人的編製,再加上各郡的郡國兵、屯田軍,幽州的軍隊規模至少要比現在擴大一倍。

這次出去巡查,老劉決定采取微服私訪的形式進行,文官他隻帶著戲誌才、簡雍二人,武將則有親衛長文醜,關羽、張飛和太史慈三人,再加上一百名親衛隊員,剩下的武將以顏良為首,都在薊縣的校場中接受訓練,爭取盡快提高自己的武功,同時也多學一些領兵作戰的本領。

出巡的方向,老劉選定了由薊縣向東,先去右北平、遼西,然後從那裏的碣石港坐船到達旅順,看看幽州水軍的訓練情況,這支部隊是老劉為了將來消滅倭國而準備的,因此他一定要親自前去對這支部隊進行操練,以使他們能明白自己所擔負的責任的重要性,而且他也想看看周泰和蔣欽的本事到底如何,能否勝任水軍正副統領的職位。

最後,老劉這次出行的終點便是幽州最東端的樂浪郡,原本那裏是樂浪和帶方兩郡,後來被老劉合並為一個郡,這裏是將來北伐的主戰場,向北將對付高句麗、挹婁、沃沮與扶餘四地,而向東南,則是三韓的領地,雖然他們自稱是大漢的屬國,但是近年來由於大漢國力漸弱,三韓的王室也不再向大漢進貢稱臣,這次老劉要做的,便是要徹底征服三韓,將他們的土地完全變成幽州的一部分,這樣就不用擔心那些反複無常的三韓人繼續玩兩麵三刀的把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