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軍工單位外包產品質量控製問題探討(2 / 3)

3.2 改變合格供方的評價方式,加強合格供方評定

合格供方評定是確定外包單位是否具備外包條件的綜合評價。由於受各種因素製約,許多單位對外合格供方的評價流於形式,很少到外包單位實地考查,從而不能充分獲取外包單位的質量管理信息。一般情況下,合格供方的評價應由管理部門和使用部門提出擬評定的供方單位,評價過程中主要覆蓋的範圍有如下內容:

a)質量管理體係所覆蓋的產品範圍;

b)技術能力(設計和開發能力、人員、設備能力、管理水平等);

c)產品的質量、價格、交貨情況(已提供過產品的供方);

d)服務質量;

e)商業信譽。

但在實際評價中往往忽視了對外包單位的實地考察和現場確認的環節,對廠家的技術能力(設計和開發能力、人員及設備能力、管理水平等)評價不充分,給外包產品質量控製帶來隱患。

合格供方的評定是選擇外包單位的重要一步,是軍工企業保證外包產品質量控製的源頭。所以,改變合格供方的評價方式,加強合格供方的評定是外包產品質量控製的重要環節。軍工企業可考慮以下的控製方式:

a)原則上對同一類型采購產品,應統一評價標準,對一次性或較短時間內合作的供方,建議進行專項審批,不納入合格供方,同時歸口部門應逐步減少現有合格供方數量,優化供方布局和質量;

b)在合格供方名錄的基礎上進行清理、優選和分類(如分成課題、非標、研製、生產等);

c)對重點外包單位進行實地考察評價,集中評審,獲取外包單位全麵質量管理信息;

d)對外包單位實行彈性機製,如連續出現三次交付產品不合格就進行篩選;

e)建立備用外包單位,每種產品一般應確定兩個以上的合格供方,以利選優和預防風險,以杜絕形成外包的壟斷格局。

3.3 加深對技術要求的審查力度,從嚴外包合同的管理

合同和技術要求是外包項目的重要依據性文件,必須明確項目名稱、數量、技術指標參數(或圖樣號)、過程控製要求、檢驗驗收的項目、內容、方法和時機等質量保證要求以及需提供的質量證明文件等要求外,對含有關鍵(重要)特性的外包產品,應作出明確標識。同時根據外包產品的產品特點,按規定形成的外包《技術要求》均應由項目組組織技術審查,正樣試製、首次裝備生產、重複批產有重大技術變化時形成的外包《技術要求》,應由項目分管領導組織集中技術審查,按以下原則明確具體的質量要求:

a)質量控製點的設置及具體要求:一般包括設計評審、工藝評審、加工、裝配前準備狀態檢查、驗收項目檢測點;抽查、抽檢的時機、方法;其中驗收要求包括驗收項目、驗收方法、接收準則等;

b)對技術狀態偏離,包括圖紙、技術文件的更改,原材料、元器件的代用,不合格品回用等,必須經我所書麵確認後方可生效和實施;外包過程中派質量代表下廠對合格供方進行過程質量監督、抽查、抽檢和產品驗收;

c)外包產品質量不易穩定的技術參數或零部(組)件,必須明確提出加嚴控製要求和加嚴控製範圍。驗收人員嚴格按合同規定進行驗收;

d)外包產品中涉及關、重特性參數的產品,應全數檢驗,不能進行全數檢驗的(破壞性試驗項目),應明確其抽樣方案;

e)屬於首次在外包單位生產的外包產品,應明確首件鑒定的控製要求。

另外針對外包項目生產的具體生產情況,還應增加外包產品或樣件、外包產品實現過程中有關程序、外包產品實現過程中需要確認的過程、直接影響外包產品質量特性的設備的批準要求;某些崗位的人員資格要求(如國家規定的焊接、探傷等人員資格)等內容。

3.4 加強技術交流和溝通,親臨廠家進行技術指導

加強外包產品的技術交流和溝通十分重要,外包責任部門派技術人員親臨廠家進行技術指導也是非常必要的。就我所幾型產品的外包經驗可知,親臨廠家進行技術指導可避免外包產品故障歸零不徹底,同時,產品驗證也盡可能會考慮以實際使用環境為主,對產品的設計輸入、裝配工藝以及裝配過程都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具體可采用抽查或不定期檢查方式,對外包方生產線上的零部件進行抽檢,並查看其檢驗和試驗記錄是否齊全完整,生產過程的產品標識和狀態標識是否清晰、完善,以此判斷外包單位的生產過程質量控製是否良好。進入裝配、調試過程的外包產品則按照人、機、料、法、環的五個要素要求進行檢查,提高外包產品的實物質量,使產品的性能指標符合技術要求。同時根據生產進度要求,按產品的檢驗時機,協調外包方組織檢驗。對過程中形成的在產品形成後不能複測的質量參數,及時由檢驗人員對其過程參數進行檢查,並做好記錄。

重點加強關鍵過程、特殊過程的生產過程控製,現場檢查外包方的工藝文件中是否列出的重要控製參數和控製內容,是否做出明確標識;對人員、工裝設備、操作方法、生產環境、過程參數等是否有具體要求;重要的過程參數和特性值是否經過工藝評定或工藝驗證。在控製點或關鍵(重要)特性形成階段,派人到現場監督檢查,提前介入與控製,進行預防性工作,確保關重參數滿足產品技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