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與平庸之間的差別往往就在於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是適應能力強的人,越容易抓住寶貴的成長契機,從而在變化中適應,在適應中為自己架構成功的階梯。
實際上,當一個人進入一個新環境時,難免會有些不適應。有的人能夠很快調整自己,很快融入新環境,所以他們能活得很精彩。那些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甚至拒絕調整自己的人,隻能在新環境中屢屢碰壁,慨歎“生不逢時、懷才不遇”。
中國有句老話叫“入鄉隨俗”,適應環境的過程,其實質就是一次優勝劣汰的過程。我們要改變自己,以最快速度適應環境,成為在任何環境下都能生存的強者。
職場箴言: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我們應該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改變自己,而不是逆來順受。要積極作出調整,而不是感歎“生不逢時”,這樣你的職場生活才能如魚得水。
統籌全局,思維能力不可忽視
謀略全局,定目標、做計劃,不僅是我們完成任務的方法,也是對我們思維能力的嚴峻考驗。我們要對自己所處階段和環境有個清晰的認識,為我們提高工作質量找到一個良好的渠道。有的人常說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做成什麼樣的事情,這是好現象,至少他們有了目標。但有目標並不代表有結果,必須列出具體的實施計劃,按照計劃按部就班地做下去,這樣才能達到目標。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事情都是千頭萬緒、條理混亂的,為了能將它們分門別類,分出重點,依次解決,就需要我們對此進行整理和規劃,分出主次,這樣操作起來就會很快捷,也能有一個良好的結果。實現自己的理想同樣如此,它需要定出工作所要達到的目標,做好階段性計劃,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進展到什麼程度,這些都要規劃得細致到位。隻有這樣,才能從全局角度把握事業進展,有效地對工作進行掌控。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規劃思維能力”。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憑正確的規劃戰勝對手。”兩年後,他又在米蘭獲得了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冠軍。當記者又請他談經驗時,他說了同樣的話,人們對他的這些話迷惑不解。
後來,他在自傳中公布了謎底:“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個彎道……起跑後我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裏的賽程,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
山田本一就是一個有規劃思維的人,懂得下手的方向和步驟的製定,正因為如此,他沒有盲目無序,而是懂得做規劃,將任務分解,設置成若幹個小目標,分階段、有層級地推進,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付出最小的代價,得到最好的結果,獲得最大的成就。
在企業中,員工要站在全局的、發展的高度,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用全麵、協調、可持續和統籌兼顧的方法,對問題進行全麵準確地分析、把握和執行。
一是要整體地思考。例如對經濟發展問題、安全生產問題、改革改製問題等,都要從主客觀條件、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等多方麵進行思考,以從整體上作出符合客觀實際的判斷和結論。
二是要動態地思考。員工要認識到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今天的困難不能代表明天的失敗,今天的成績也不能代表明天的勝利,正如古希臘人所說的“人不可能兩次蹚過同一條河流”。困難與希望同在,利益與風險共存。學會動態思考的目的,是把困難看做希望,把獲取利益的過程看做向風險挑戰的過程,想盡辦法克服困難,規避風險,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三是要本質地思考。本質是事物的根本內在聯係。本質常常被假象所掩蓋,隻有撥開迷霧才能見到太陽。因此要抓住事物的本質,必須做好撥雲驅霧的工作,即透過現象看本質。
職場箴言:統籌全局,才能避免盲目無序。懂得做規劃,將任務分解,分階段推進,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付出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好的結果,獲得最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