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天後,初五,趁著到翰林院任職的第一天,郭暖老早便蹦躂到了宮裏,一頭紮進了古色古香的翰林院子。這座宮殿式的建築,周圍除了遍布柏樹,樟樹,還有名貴的杜英,湘椴木,等等。當然在翰林辦公大殿後院的樹林裏還掩映著三座樓塔,分別為五層,七層的,八層的木磚內回廊上升雁塔。這些塔都為藏書閣樓。
第一天任差,郭暖走進大殿,在幾天前的書桌位置上找到了王玥怡,話說翰林院在唐朝的設置不想後期的明清兩朝代,明清朝代的翰林院學士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權力,比如參與起草奏章,討論政事,給皇帝充當私人秘書,智囊團,代替著中央核心部門中書省的部分權力等。
而如今大唐時期,翰林院本是一個修書藏書的文學研究地方,對於政事壓根沒有關係,簡而言之是一個閑衙門。
所以閑衙門裏頭待著的學士當然寥寥無幾了。要麼去了國子監給庶吉士,太學生,監生講學,要麼便遊學出外,收集民間資料。除了偶爾到翰林院找找資料外,裏頭倒也雅靜。
郭暖一跨進門檻,又看到了王玥怡在專心閱讀書籍,不過這次她看得是唐代《金石錄》。
“王玥怡小姐,你好啊,真巧,我們有見麵了。”郭暖不習慣古代士子圈子那些繁文縟節虛偽客套禮數,他還是習慣後世打招呼的直白語言。
“嗬嗬,真巧。郭公子,不過叫小姐難免生分了,叫我玥怡吧。”王玥怡微笑點頭回應。
“好,那你也別客氣了,什麼公子的,今天開始便是同事了,你就直呼其名,郭暖吧。”
王玥怡捂嘴笑了,話說郭暖大大咧咧,平易近人,尤其是言語白話易懂,一點也不像是大名鼎鼎的詩壇郭半首呢。
“玥怡,請問這裏有藥學書籍麼?”郭暖不再客套,他直奔主題地問了一句。
“啊,藥學,中醫麼。”王玥怡很奇怪郭暖為什麼會看這些書,難道最近這個上屆文科狀元改行了,不再吟詩作詞,而是該學郎中了。
“有麼?”再次充滿期盼地問道。
“有啊,很多呢,走,我帶你去後院的藏經閣塔樓上看看,那裏有一大堆,塞得九宮格無數個書格子滿滿的呢,我個子不夠高,有時候找書還得搬動梯子。”
說話期間,王玥怡拉住郭暖的手,朝後院飛奔而去,郭暖像個拖把一樣扯著,感歎這書卷氣的姑娘,咩想到力氣還真大呢,尤其還是心動不如行動,說幹就幹的女生。
通過翰林大殿的後殿門,來到一處空曠幽靜的林地,斑駁斜陽映射的林子深處坐落著三座藏書塔。
“左邊稍矮的文淵閣,中間最高的是文賢閣,右邊黑不溜秋殘破的小塔是文彙閣,文彙閣在安史之亂時遭到了攻城叛軍的焚毀,所以沒有保留下來。”
在王玥怡連珠炮般快速介紹下,郭暖很快便大體了解了三座藏書塔樓的曆史。
文彙閣的塔頂瓦片,其中單屋簷角的琉璃瓦碎裂掉落了不少,裸露出大片土木構架。看來當年戰亂一場大火焚燒得很嚴重啊,裏頭的三萬餘卷的古籍字貼墨畫全付之一炬,可惜了。
幸好還保存下兩座塔。王玥怡人指了指中間高大三十米的雁塔藏書閣說:“這塔的第一層為藏佛教,儒教,道教經典書籍的地方,二層是放置石質碑帖的地方,而五層裏一個室內有專門存放中醫書籍的地方,古方,偏方都能找得到。經過晉朝,隋朝兩朝代皇帝從全國征集收集的大量藥學書籍。”
郭暖聽到後顯得異常興奮,他隨即便讓王玥怡帶著自己迫不及待地跑到五層。
回旋上升的廊階梯,不知道爬了幾百個階梯,郭暖氣喘籲籲地總算是跑到了五層。話說從西域回來後,由於傷勢累累,傷及筋骨,心脈,這段時間處於康複期的郭暖,他的身體素質大不如前了。
塔內很整齊,在牆壁上環繞著大量的木櫃,裏頭分門別類地放著各式書籍。其中“史,子,集,經”都有專門的閱覽區域。書櫥裏散發出淡淡的樟木香味,還有一些不知名淡香熏香,這些是用來防蟲的。
藏經閣的書籍大多是用防蟲蛀的藥浸桑樹皮紙張製成,結實防腐耐用。雖然很多書質都存放了幾百年的歲月,但是訂書裝幀麻線依然結實,而褪色泛黃的紙張也很有韌性。
郭暖嘖嘖稱讚,這個皇家圖書館的私藏果然不錯呢。
順便把頭伸出塔樓的石砌圓弧窗洞,居高臨下,眺望著遙遠的大片城區,迎著和煦的微風,真是愜意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