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二章:藏書塔樓(1 / 2)

郭暖在宮裏瞎打轉的時候,無意來到了皇宮裏的翰林院大殿,自從認識了這樣一個相貌醜陋但內涵豐富的王玥怡,郭暖一直在腦海裏揮之不去她的身影。

話說這個女子渾身散發著書卷氣息的特質很容易使郭暖這類愛好文化的文藝青年著迷呢。

至於王玥怡臉上的傷痕,毀壞了本該絕色的容顏,郭暖同情她的悲情,所以這幾天他一直在思索著怎麼幫助王玥怡治好傷疤。

三天前在靈仙妹子公主寢宮遇到靈兒後,郭暖特意向小姨子打聽了關於王玥怡的來曆。

沒想到一打聽不要緊,差點讓郭暖激動地一蹦三尺高呢。

“王玥怡?咯咯,郭哥哥是在翰林院遇到了王姐姐吧,怎樣,交談了一下,感受到了她的談吐非凡了吧。”當時郭暖向靈兒詢問的時候,她歪了歪可愛的小腦袋,隨即捂嘴咯咯嬉笑著。

原來,靈兒告訴郭暖,王玥怡是王縉的女兒。

王縉是哪位神仙啊?郭暖砸吧了一下嘴,當時眼睛激烈地閃爍著不停,熠熠發出精光,尤其是臉色浮現成豬肝色,通紅通紅的,嚇得靈兒還以為大姐夫出了什麼毛病了,聽到了王玥怡姐姐的消息那麼激動,連忙臉色一扳,一頓嬌嗔道:“郭哥哥,你不會是…喜歡上她了吧,這可不行,你可不行辜負我升平姐姐。”

“咳咳,哪能呢,你這個鬼精靈,就愛胡思亂想,郭哥哥隻是久仰王縉大叔的大名呢。”

郭暖話說期間,他伸出小指頭輕輕點了一下靈兒的腦門。

話說王縉是哪個蔥?郭暖自幼在書香門第家庭的熏陶下,飽讀詩書,博覽國學,對於古代詩人,尤其是唐代詩人那是如數家珍,熟絡得很。

而王縉嘛,正是王維一個娘胎裏生出來的親弟弟。王維可是郭暖最喜歡的山水田園派詩人呢。嘖嘖,那首《山居秋暝》什麼“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郭暖倒著都能背出來。話說他念中學的時候,語文課考試卷,詩詞填空,這王維的詩詞可是考場熱題的常客呐。

牛叉了,郭暖沒想到自己一入翰林院,便遇到了王維的侄女王玥怡呢。

“那個,好靈兒,快告訴哥,王維大叔現在在什麼地方啊。”

郭暖當時詢問出了這個令人興奮的消息,他估計著,既然王維的親弟弟王縉的女兒尚在韶華青春年齡,估計王縉再老也不會是入土年紀,至於王玥怡的伯父也該還在世吧。

“王縉大叔,郭哥哥,你真是逗,咯咯。”當時的靈兒頓時花枝亂顫,笑得前仰後合,也就是這個小丫頭才敢肆無忌憚地笑姐夫呢,郭暖額頭一杠杠浮現的全是黑線,這些年把小姨子都寵壞了。

“不叫大叔叫什麼?”郭暖好奇一問。

“叫王侍郎爺爺。”靈兒眨了眨美麗的眼眸客氣道。

回到公主府後,郭暖心裏有些鬱悶,話說作為從後世穿越來的怪胎,郭暖對於唐朝的很多常識都不知道,鬧笑話是當然的。當靈兒解釋後,後來他才知道,原來王玥怡的父親王縉已經有六十一歲了。

嘎嘎,話說六十便是花甲之際,在古代醫療保健水平不發達,加上物質生存環境不算好情況下,這六十一歲年紀確實是夠老的了,畢竟在唐朝時能活到六十歲算是老家夥了,要不怎麼會有五十知天命隻說呢,五十歲可是一個門檻,能不能邁過去就看誰能老不死了。

而最令郭暖沮喪的時,本以為能看到唐朝有名詩人的真容真貌,這可是活化石,不過王維早在幾年前便翹辮子了。

至於李白,也在幾年前死了,而杜甫還活著,不過熟悉唐朝各大詩人背景的他知道,安史之亂之後的杜甫過得很不如意,混到了差點便是乞丐的地步,更悲慘的是,兒子都沒吃的餓死了。郭暖心裏一陣哀嚎,杜工部的詩憂國憂民,大大的愛國人士。

掐指算算,杜甫倒是還沒死,流轉到了四川,好似在四川節度使帳下當一個小文員,一個屌絲打工族。

再掐指算算,杜甫壽終正寢是公元770年,這還差個兩三年,杜大詩人也沒幾年蹦躂了。郭暖身處長安,距離四川千裏之遙,古代路途坎坷漫長,沒有高速公路,也沒有高鐵飛機,感歎一陣,看來,王維大詩人死了沒緣分看到,而活著又在千裏之外的杜甫老伯也沒法子近距離觀摩崇拜了。

得了,回歸現實,郭暖不再想怎麼尋找大詩人聚會的念頭了。他想著怎麼治好王玥怡的傷疤。畢竟,兩人初遇便相談甚歡,而看在她老爹是個大忠臣的份上,郭暖也得幫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