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女性不孕(九)(2 / 3)

②外用方:花椒15克,白礬12克,蒼耳子1克,蛇床子30克,黃柏15克。

(用法)①方水煎內服,日1劑。②方水煎薰洗,每晚一次。

連用3-7天,即可痊愈。(療效)經用效果較好。(資料來源)河南中醫,1988,1。

(處方)蛇床子、白蘚皮、地膚子各15克,黃柏⑴克,秦皮6克,川椒5克,薄荷3克,枯磯12克。

過敏、慢性濕疼加蒼耳子15克;外陰潰破者減枯礬,加徐長卿15克;黴菌性陰道炎加野菊花、律草各30克;滴蟲性陰道炎加鐵莧菜3魄,百部15克;宮頸康爛加千裏光、艾葉各30克。

(用法)水煎,坐浴,每日1-2次,每次20-25分鍾,10天為1療程。

(療效)28例中,治愈22例(症狀及體征消失),有效3例(症狀及體征改善、,其中14例在1個療程之內治愈。(資料來源)浙江中醫雜誌,1984,2。按:沈氏運用清熱、祛濕、解毒藥物坐浴,治療外陰搔癢症,獲得較好的療效。(方名)外洗方

(處方)黃柏15克,蛇床子20克,金銀花20克,苦參10克,蜀椒10克,白蘚皮10克,食鹽3克,明礬10克。

(用法)日1劑水煎外冼,每日2次,5日為1療程。(療效)治療外陰瘙癢50例,痊愈48例,好轉2例。痊愈者尚無複發。

(資料來源):河北中醫,1990,20(穴位)主穴:曲池,少府,三陰交,蠡溝。配穴:白帶多,加針刺氣海、血海。滴蟲性陰道炎加針大椎。外陰白斑加針曲骨。

(針法)每次留針15分鍾,每隔5分鍾行針1次。曲池、少府、蠡溝用補法,左右交替輪換針刺。三陰交用瀉法。橫骨強刺激不留針,連續治療5次為一療程。

薰灸法:處方:雄黃6魄,硫黃60克,白花60克,明礬60克,共研細粉。

薰灸方法:針刺後,患者兩腿自然分開坐在薰灸凳上,醫生用窺陰器擴開患者會陰。囑患者用一手扶住窺陰器尾部。取上述藥粉3克灑在60克艾絨上,置亍薰灸器上燃燒,以煙薰外陰及陰道後穹窿部位,每次薰灸20分鍾(單純性瘙癢患者不用窺陰器)。

(療效)共治111例,其中單純性陰部瘙癢69例,痊愈31例,占從.9%,好轉28例,占41%,總有效率為8519%,黴菌性陰道炎19例,痊愈7例,占36,8例,好轉10例,占52.2((有效率為88,8%。滴蟲性陰道炎20例,痊愈5例,占25吻,好轉10例,占50%,總有效率為75場。(資料來源)雲南中醫雜誌。

按,陰道是女性生殖器和外界接觸部分,容易被致病微生物侵犯。祖國醫學認為,風寒濕熱邪蘊於肌膚,或日久血虛生風生燥,寒濕阻絡,濕熱蘊蒸,脾失健運,積濕化熱,熱注於下焦,或感染病蟲,日蝕作癢,外陰不潔所致。用針刺薰灸法,能活血通絡,解毒止癢。

(穴位)主穴:中極、會陰。配穴:氣衝、陰陵泉、三陰交、照海、太衝。(針法)針具經高壓消毒,以75楊酒精消毒皮膚,快速進計,繼以小幅度提插撚轉相結合(會陰部不提插),待得氣後,留針30分鍾。每周針刺2次,以10次為一療程。

(療效)經治56例,基本治愈29例,顯效10例,有效15例。

(資料來源)中國針灸,1985,30按:本病在祖國醫學中一般稱“陰癢”或“陰鼷”。其症狀大多為陰內或陰外瘙癢,甚者疼痛,不時出黃水,心煩少寐,坐臥不安等。選用任脈中極、會陰為主穴。配足陽明胃經氣衝,以瀉腸胃之火;刺肝經太衝,以疏肝氣、瀉肝熱;刺腎經照海,可滋腎陰、瀉腎火5刺脾經陰陵泉,可健脾利濕;佐以三陰交以溝通三陰經之脈氣。針刺治療時注意針感的反應,腹部穴的針感一般是向外陰部放射,會陰部在留針期間以有陣陣溫熱感為宜。祖國醫學的針灸療法對外陰部的止癢,改善局部供血、消炎和使組織轉化等方麵確有獨特的療效。

(三)陰道炎

(方名)三黃粉

(處方)黃連、黃芩、黃柏、紫草根各克,枯磯、去水硼砂各120克,冰片2克。

(製法)先將黃連、黃芩、黃柏、紫草根,烘幹研粉,過120目篩。次將枯礬研末過篩(若無枯礬,可用明礬烤幹去水即成)。再將硼砂置於鐵鍋內烤幹去水後過篩。最後將冰片研末過篩。然後將各種粉末混勻過篩,裝瓶密封備用。

(用法)先排空小便,用窺陰器擴開陰道,以0.1%髙錳酸鉀液衝洗陰道、外陰。擦幹陰道、外陰,用藥匙取三黃粉2克,撒布陰道口、小陰唇皺褶及大小陰唇溝。每天治療1次,5-7天為一個療程。

(療效)經治380例中,屬黴菌性陰道炎者345例,其中痊愈2?6例,占80%,好轉69例,占20%。屬滴蟲性陰道炎者35例,治後均痊愈。

(資料來源)新中醫,1985,4。按:本方有明顯的消炎作用。黃連、黃柏、黃芩性味苦寒,功能抗菌消炎;黃芩、紫草根對黴菌有抑製作用,能殺滅滴蟲;硼砂對粘膜皮膚有收斂保護、消炎作用,能抑製細菌生長;枯礬收濕生肌作用較好。諸藥配伍,相得益彰,對治療黴菌性和滴蟲性陰道炎,療效顯著。

(方名)洽黴洗劑

(處方)苦參、土茯苓、蛇床子、生百部各30克,白蘚皮、地膚子、土槿皮各15克,花椒10克,龍膽草、明礬各9克。

(用法)上藥加水2000毫升,煮沸20-30分鍾後,去渣取濃汁,用紗布或棉球蘸藥液塗搽外陰及陰道,早晚各一次,每日1劑。也可用核桃大小的消毒棉球長線縛住,浸濕藥液,放入陰道深處,第二天早晨拉線拖出棉球,每晚1次。10天為一療程,最多用兩個療程,即達治愈目的。

(療效)經治130例,痊愈117例,好轉10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6.15%。

(資料來源)四川中醫,1986,11。按:本方具有明顯的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祛風燥濕及收斂等作用。據報道:生百部、苦參、蛇床子、白蘚皮、土槿皮、地膚子對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明礬收斂生肌作用較好。諸藥配伍,有相得益彰之效,對黴菌性陰道炎療效較顯著,且無不良反應。(方名)陰道衝劑

(處方)蒼術、百部、蛇床子、黃桕、苦參、連翹各

15克,荊芥10克,枯磯5克,土槿皮15克。

(用法)上藥濃煎成250毫升藥液,對已婚婦女作陰道衝冼,每日1次,每6次為1療程。患者采取截石位,用窺陰器暴露宮頸,先用浸泡藥液的棉球或幹椅球擦洗陰道,後進行衝洗,衝洗後用消毒棉球擦千陰部即可。嚴重者,除衝洗外,還噱病者自行浸洗以增強療效。有條件者可一天衝洗兩次,效果更握。對於慢性宮頸炎患者,除用上藥衝洗外,還配合局部上藥。

(療效)所治156例患者均為有效病例。

(資料來源)江蘇中醫雜誌,1985,8。按:各種陰道炎,主要臨床表現為帶下量多或陰部瘙癢,其起病之因雖不盡相同,但多與“濕”或“熱”有關,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相當部分是感染滴蟲、黴菌以及宮頸炎症所引起,所以用“陰道衝劑”衝洗陰道,起清熱利濕、殺蟲止癢的作用,方法簡便,經濟易行,療程短,療效佳。

(方名)參百蛇洗劑

(處方)生百部15克,蛇床子30克,土槿皮15克,龍膽草20克,黃柏15克,花椒15克,地膚子15克。

(用法)取上藥加水2000-3000毫升,水煎30-45分鍾左右,後取用消毒紗布,將上藥過濾去渣,熏洗坐浴,每天1-2次,每次約20-30分鍾,10天為1療程。另將帶線消毒紗球重約1.5克,藥液浸透,囑患者每晚坐浴後自塞1個紗球於陰道後穹窿部,線頭留在外麵,以便次日取出,10天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