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民以此顯赫之功,拜為天策上將,位在諸王公之上。陷洛陽後。秦王銳意經營,開文學館於宮西,延四方文學之士,如房玄齡、杜如晦等十八人,皆以本官兼文學館學士,供給珍膳,恩禮優厚,士大夫得預其選者,時人謂之登瀛洲。如此招賢納士。設天策府、文學館,閑則共話古今,縱談天下,儼然君臣氣派。奪位之勢昭然若揭。建成太子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不時挾朝廷之力重削天策府。將秦王之府僚多輔外官,以剪其羽翼。然秦王策略要高出一籌,他將計就計,讓部屬佯離長安,不多日複密潛回天策府,示敵以弱,出敵不意。
之後他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反間收買了東宮要人。尤其是東宮官王至,其人於玄武門之變前一兩天,密奏秦王,曰建成太子、齊王元吉見秦王勢大,已決然’以計斬殺之’。秦王李世民遂先發製人,集麾下文臣武將起事;其二則是玄武門總領常何,正是由於常何之反,李世民方能伏兵玄武門,襲殺太子和齊王。此常何於洛陽之戰時便追隨了秦王李世民,雖曾從建成太子征討河北,但入長安卻是奉李世民之令。建成太子因舊屬之故一味對其信賴有加,至死不知常何背叛!唉!識人之誤,終為其害!
不光阿米麗雅,連雲榮也是聽方天敬第一次詳說玄武門的前因後果,雖事過境遷,涉事先人早已作古。但如今聽來,仍舊曆曆在目,驚心動魄。建成太子和秦王之爭,說來說去,沒有什麼是非曲直,誰對誰錯,他們兄弟地命運和自己一樣,早已注定!隻能有一個活下來……雲榮百感交集,要不是麵對方天敬,他幾乎要嚎啕大哭,為什麼哭,他也說不清楚,就是覺得需要一場痛快地哭泣。至少,他的先祖並非世人所言的奸詐小人,他根本就稱不上是什麼忤逆之後,他就是真正地唐人,和萬千唐人一樣!以前的一切重負,都是別人強加給他地!他不再需要了!“方、方老夫子,照你說來,倒是太宗大逆不道,謀朝篡位!你、你好大膽!沒有太宗爺,大唐能有今天……!”高仙芝想直起身來駁斥,但身子一軟,重又摔倒,嘴裏冗自不停,“難道你說的就是句句是實麼!”
方天敬緩緩抬起頭,望向半空,眼神凝重:“玄武門,乃我父親曆……武德七年,因慶州都督楊文軒所薦,餘父得以受募與太子,極受器重,屢次受太子大恩,聘為東宮長林兵教頭。此長林兵,乃太子見秦王權勢日盛,為自固之計,由長安及四方驍勇之士中重金招募,共計兩千壯士,分屯東宮左右長林門,兼燕王羅藝所遣三百幽州突騎,皆為精銳勇健之東宮士,名震京師。秦王甚為忌憚,密告高祖東宮擁兵自重,居心叵測。高祖遂詔令遣散之,還將楊文軒一幹人貶官流放。宮中高手大部流離,餘父緊隨太子,忠心護主。
玄武門血變之前,太子似有不詳之感,特召餘父往太原置辦退路事宜,未回而太子已事敗身死!父歉疚一生,言關鍵之時,未能效命於前,是為千古憾事!秦王登基,餘父先後七次潛入內宮,欲刺殺太宗以報太子恩,然全無機會,但探得建成留後之密,遂暗中保護,直至鬱鬱而終。仙逝前囑後人世代守衛太子後人……隻至今日!唉!貞觀之治,確有洗盡武門之血,逝者如斯夫!雲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