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倒黴的王忠嗣,非石堡城戰敗獲罪,乃犯’欲奉太子’之禁忌也!玄武門之變,從武德年間始。至景龍四年,已曆四次,最後一次之叱吒風雲者,乃當今聖上是也!李林甫用心之精,即以’欲奉太子’之引,燃玄武門瘡疤之火!聖上心疾,林甫想必刻骨銘心……!”
高仙芝和雲榮相視愕然,方天敬所說絲絲入扣。句句合理,既令人醍醐灌頂,也使人膽戰心驚。宦海風雲。宮闕詭異,當真血淋淋,陰森森啊!
“可惜了忠嗣啊!當朝第一名將,原可比肩李衛公,如今卻……”方天敬連聲歎氣,“石堡城之戰,聖上詔忠嗣出兵接應。他按兵不動,並對李光弼雲:‘今爭一城,得之未製敵。不得未害於國,忠嗣豈以數萬人之命易一官哉!假如明主見責,豈失一金吾羽林將軍?’嗬,名將風範。古今可數!此孫子雲:上智之將,勝於易勝。因此無智,無勇功是!功勳滔天不抵一役之敗,虧得忠嗣以為不過貶為羽林,嗚呼!忠嗣可敬,忠嗣可歎,忠嗣可悲啊!
“‘欲奉太子’,玄武門,唉!武德九年地玄武門,滅了昏庸的太子建成,齊王元吉,成就太宗貞觀之治;景龍四年的玄武門,誅了仿效武周之韋後,立下開元盛事之始……這世道輪回,天理昭昭,是故意讓人迷惑難解麼?”高仙芝瞪著已經有些朦朧地醉眼,口齒不清地說,“如若沒有這些玄武門,大唐又會是怎樣?”
“誰說太子建成昏庸?誰說武德九年之玄武門,是天理昭昭?”一直默不著聲地阿米麗雅突然朗聲說道,“先生此言差矣!有辱文人之風!”雲榮拉拉公主衣袖,阿米麗雅言語一滯。
高仙芝身子往炕上一歪,咕噥道:“小娘子有話但說無妨!今日仙芝注定要受盡譏諷!”阿米麗雅看見方天敬興致勃勃地捋著胡須,眼神含笑,點頭鼓勵她往下說。於是她一挺胸脯,接著說:“先生所知之武德九年玄武門,想是來自《國史》,《高祖錄》、《太宗錄》等大唐官史罷?其執主筆者乃玄武門謀臣之一的房玄齡,其餘許敬宗、李延壽、李淳風諸公莫不上承聖意,下合主筆,那裏會有公正二字?小女子雖域外之人,但也知中原有勝王敗寇之說,餘閱遍官史,所見不過此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