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章:兩書生(1 / 2)

華陰縣城並不大,時值金秋,風吹過街道,掃落一地枯葉,街上偶有幾個行人,又是傍晚時分,看著頗有些蕭條的感覺。

徐子楨左右看了看,略微湊近了陸薄言道:“這麼冷清,咱們會不會太顯眼了。”

四周沒人,陸薄言笑道:“家主放心,明年春闈,自西北道而往應天府去的學子基本都走這條道。”

徐子楨看了看自己這身打扮,哦了聲沒再說話,現在他就是個書生,按這麼說的話真不算突兀。

倒是陸薄言又多看了他一眼,別人不知道,但是有些關於徐子楨的事他是知道內情的,比如就說這次的春闈,本來大宋朝是沒春闈一說的,可徐子楨在去年時就從耀德城寫了封信給趙構,話不多,隻說了一件事,就是春闈。

宋金之戰已曆數年,靖康之難更是讓朝中大半官員被擄往北方,雖說後來徐子楨贖了不少人回來,而且那些也堪稱是大宋的中流砥柱,比如馬春林等人,可其他人卻有不少都失蹤了,就算後來完顏薊完顏昂把持了朝政又放回了不少宋臣,卻還是有不小的缺口,誰都知道,那些人怕是回不來了,不是水土不服死在了北方,就是在路上就被當時的金兵給虐死了。

所以如今的應天府看似熱鬧,但朝堂卻並不齊整,中低層官員差了很多,偏偏大宋科舉是三年一考,徐子楨就想到了明清時期的恩科春闈,於是寫了封信給趙構,給了這個建議,趙構二話不說當即準了,於是大宋朝的第一屆春闈就此出現。

想到這裏陸薄言不由得暗暗感慨,當初認識徐子楨時他還什麼都不是,隻是為了還一份恩情千裏迢迢遠赴蘭州,後來無意中卷入了大夏之亂,那時他所在的三絕堂和徐子楨還是敵對關係,沒想到隻是區區幾年時間,當初的那個毛頭小子如今已經能左右當今天子的朝政決斷了,而且還是遠在千裏之外,一封書信解決的事。

小半個時辰後,徐子楨發現陸薄言說的果然一點都沒錯,因為當他們二人去投店歇息時發現,華陰縣城內唯一的一家客棧竟然住滿了。

“呃,沒房間了,老陸你看怎麼弄?”徐子楨低聲問陸薄言,此行之前說好的全由陸薄言做主,包括住店這種事也隻能聽他的。

陸薄言微垂著頭,看著跟一般的家仆沒什麼兩樣,但嘴裏說出的話卻是讓徐子楨吐血:“沒什麼怎麼弄,本來就沒打算住這兒,咱們的落腳處已經準備好了。”

徐子楨愕然:“那咱們還跑這兒來?”

陸薄言眼睛悄悄掃了一圈,嘴裏說道:“初到此地探探風聲,順便吃飯……家主你是半仙,可我得吃。”

“好吧,你贏了。”徐子楨無語,不過話說老陸說得也對,飯總是要吃的,老子是半仙沒錯,另外半拉身子不還是人類麼。

角落處一張桌子正好有兩人吃完了離開,那是張四方桌,另兩邊還坐著兩人,看桌上的盤子和酒壺,顯然是還沒吃完,估計跟剛走那兩個並不認識,陸薄言趕緊上前拱手道:“二位公子,不知可否行個方便,容我家少爺拚個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