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最後的忠告:走出認識誤區,警惕方法“中毒”(2)(1 / 3)

俗話說,沒有一成不變的計劃,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要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我們就要學會立足實際,靈活變通。西方近代史上,有一群人特別成功,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被囚禁於納粹集中營而幸存的人。赫姆瑞可博士在一本著作中,拿這群人和戰前即遷居美國的同齡猶太人做比較,結果發現,平均而言,這批幸存者的教育程度較低,但日後的事業成就較大,收入較高,較熱心從事社會服務工作。赫姆瑞可探究原因,發現這些曆經苦難折磨卻頗有成就的人,具有若幹共同特質,其中最重要的兩點是:隨時準備主動展開新任務,且能針對環境變化,隨時進行調整與調適。

外部世界紛擾多變,我們要順利地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須隨時地檢視自己的選擇是否有偏差,這樣我們才能針對隨時會出現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

富蘭克林認為,不變的計劃比沒有計劃更糟糕。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首先,製訂目標的過程固然重要,但是你的工作目標永遠都不能完全提前計劃出來;其次,我們必須具備調適能力,要能夠隨時修正、改進自己的計劃。

你要允許自己在執行計理的過程中有突然的事情發生,並且你還要把它看做突如其來的幸運,而不是你完美的方案突然出現了問題。用一位效率專家的話說:工作效率高的人,總是準備好了麵對幸運。

這裏的關鍵詞是“準備好了”和“幸運”,它們是不可分的。你沒有準備就得不到幸運,如果你沒有對一個輝煌燦爛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抱持開放的態度,就沒有處於“準備好了”的狀態的感覺。

硬化橡皮的發明是幸運力量的精彩例子。1839年的一天走進一個普通的商店,偶然把樹膠和硫磺的混合物噴濺到大肚爐子上,爐子上發出了嘶嘶的聲音。他除掉融化的糖蜜混合物橡皮革,剩下一個幹的、有彈性的至少在任何溫度下都保持其強性的物質。古德伊爾把這一過程稱之為“硬化”,差不多每個使用橡皮的人都會依賴於它,它是工業科學上的最值得慶祝的“事件”。古德伊爾在追求一種耐久的橡皮中是積極主動的,不是被動的;他一直在做實驗,因此他對機會一直是開放的。而且,這件事要是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人身上,都得需要用一種開放的想法認識到爐子上發生的事情是重要的,而且還要在實驗裏花費知識和技術分析,並重複做。古德伊爾說,熱爐子事件隻對那些不屈不撓的人適用。

古德伊爾的事例告訴我們,要取得出色的業績,除了矢誌不移地推動自己的計劃之外,還應當隨時保持一種開放的心誌對待自己的計劃,要根據自己觀察到的信息和工作中反饋過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計劃,這樣才能取得令人期待的成績。

事實上,我們著手做事,不論對錯,都會得到反饋。而這些反饋的信息,大多是我們追求成功最初階段時,所無法獲得的資訊,必須實際行動之後才產生的新資訊。這些資訊不僅充實我們既有的計劃,而且還為我們調整目標提供了參考依據。

約瑟夫·基爾施納德認為,“預期發生預料之外的事”是絕佳的人生格言。我們所生存的世界既複雜又動態,不斷會有變化,因此,我們必須隨時準備麵對出乎意料的情況——這些情況會引我們走向未曾計劃之處。我們必須知道,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迂回曲折,一定要預先做好準備。從出發點A到終點Z不可能是完全筆直的線,我們時而偏左,時而偏右。如目標足夠清楚明確,在進行的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將這一切迂回曲折,統統納入到我們的計劃中。

死板地執行計劃和根本不做計劃是同樣有害的。查斯特·菲爾德爵士認為在製定目標的時候一定要保持一定的靈活性,以備我們在執行過程中不斷地修正與調整。你將發現,如果你立下的目標更加靈活,那麼一些美妙的事情就開始發生,你會覺得更放鬆,同時這也不會影響到你的工作效率。

行動至上——決策完美了,機會沒有了

工作中我們應當追求“完成主義”,而不是“完美主義”。一個周詳的計劃固然重要,但計劃和決策,本身並不能夠為我們帶來預期的結果。工作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就是,等到決策完美了,卻發現機會沒有了,或者問題和局勢又有了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