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大橋堵車的情況十分嚴重,但是卻遲遲沒有得到解決。許多人不斷抱怨。
這名青年的成功主要得益於他針對大橋堵車的問題采取了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經過細心的觀察和縝密的調查,他發現了久而未決的舊金山大橋堵車現象不但具有上下班高峰時段的時間性,而且還具有上班時段進城方向發生堵車和下班時段出城方向發生堵車的方向性特征,從而追根尋源找到了同時發生時間性和方向性特征堵車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市郊農民上下班的車流太大”。最後他創造性地采用可改變“活動車道中間隔欄”的方法,巧妙地改變上班時段“活動車道中間隔欄”,使進城方向四個車道變為六個車道,出城方向四個車道變為兩個車道,下班則反其道而行之,使問題輕而易舉地以最小的代價圓滿地解決了。
這位學生解決交通問題的方法無疑是有效助代價相當小的。這就是方法的作用。當我們麵對類似的問題,或許我們想得最多的就是一定要解決堵車問題,我們可以不惜代價再造一座大橋。這不失為一個方法,但是卻並非最好的方法。它需要我們付出相當大的人力和財力,並且也無法預見後期的效果。
方法應當立足實際,注重實效,而不是僅僅流於表麵。很多公司都有過這樣的經曆:為了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專門花重金請來專業的谘詢公司,編寫出了一套文采飛揚、圖文並茂、理論和案例也十分豐富的規定性和執行性文件,但最後這些文件的命運都是殊途同歸,也就是往往被束之高閣,在公司的檔案室裏存儲著,落滿了灰塵。
離開了執行,脫離了實際再完美的計劃和製度也沒有意義。現在企業中許多管理者和個人在工作當中都有這樣一種心理:
“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我學著做就行了。”
“隻要把這些做好就行了,何必那麼認真呢,大家不都一樣嗎?”
“不管怎麼樣,這件事一定要做得漂亮、風光,其他的不用管了。” 隻是出於對問題的表麵考慮,許多工作的實質發生了改變。如此一來,工作更多地變成了一種形式,人們都在爭相做著表麵文章,而實際上卻無任何有益的東西在裏邊。
立足實際,靈活變通
公元一世紀歐洲有句著名的格言:“不容許修改的計劃是壞計劃。”我們也有一句俗語叫做“計劃趕不上變化”,這兩句話都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我們在做事的時候要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修正和改進自己的計劃,要學會靈活變通。
一隻驢子身上背著沉沉的鹽袋走在小路上。盛夏的陽光烤得它又累又熱,突然眼前出現了一條小河,驢子走到河邊喝了兩口水,這才覺得有了些力氣。它走下水準備過河,忽然看見河水清澈見底,幾條小魚在水底遊來遊去,形狀各異的鵝卵石在河底看得清清楚楚。驢子隻顧欣賞美景,一走神整個身體摔倒在小河裏,幸虧河水不深,驢子趕緊站了起來,奇怪!它覺得背上的分量輕了不少,走起來再也不感到吃力了。
驢子很高興,它總結出一條結論:“看來,我得記住:在河裏摔一跤,背上的東西便會輕許多!”
不久,又要運東西了,不過這次驢子馱的是棉花。前邊又是那條小河了,驢子想起了上次那件開心的事情,心裏真是高興:“背上的棉花雖說不重,可是路途遙遠,再輕一些不是更好嗎?”於是,它喝了幾口水,向河裏走去。到了河中心,它故意一滑,又摔倒在小河裏。這次驢子可不著急,它故意慢騰騰地站了起來。哎呀,太可怕了,背上的棉花怎麼變得這麼重呀!可比那幾個鹽袋子還要沉好幾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