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知道,80%的成長、獲利和滿意,來自於20%的顧客。因此公司至少應知道這20%,才可以清楚地看見公司未來成長的前景。你必須先知道這20%的“關鍵人物”是誰,才談得上以他們為目標,永遠留住這些最重要的客人,給他們提供周到的服務。
1.客戶的姓名、稱謂;
2.教育背景;
3.生活水準;
4.購買能力;
5.有無決定權;
6.周圍有哪些具有影響力的人;
7.興趣、愛好;
8.社會群體。
如果你的營銷對象是群體單位,比方說工廠、公司等,除了要搜集采購人員的個人資料外,還要特別注意搜集某些相關的重要資料:
1.最高決策人是誰?
2.最具影響力的人是誰?
3.哪一個單位要使用?
4.誰有最終決定權?
5.哪一個部門負責采購?
準確掌握了這些信息,你就能清楚地區分與判定顧客的價值,從而避免撒大魚網,最後網到的都是沒有什麼重大價值的小魚。
你可以根據客戶對你營銷業績的重要性程度,將其分為:
1.重要客戶,即在過去特定期間內,購買金額占比重最大的前1%客戶;
2.主要客戶,即在特定期間內,消費金額占比重最大的5%的客戶;
3.普通客戶,除了重要客戶與主要客戶外,購買金額占比重最大的前20%的客戶;
4.小客戶,除了上述三種客戶外的其他客戶。
如果一個人想獲得穩固而長期的成功,就必須掌握關鍵的20%,那麼,你也就掌握了80%的成功。
合理授權
適當放權既能給下屬留下發展自己的空間,又能使管理者抽出更多的時間去督導員工的工作,提高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就順理成章了。
如果一個領導者總是事必躬親,那麼整個組織的活力就會逐漸喪失,一些組織機能就會出現萎縮。著名的管理學家、科學管理之父泰羅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他提倡領導者要學會合理地授權,尤其是要學會在遇到自己不懂的知識時,將決策權交給別人。
但是授權一定要有方法,講策略,而不是強人所難,更不是自己對責任的推卸。
1.握大權,授小權
在一個企業中,不僅有繁重的、瑣碎的事務性工作,而且也有關係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任務。身為領導者,你不可能擁有足夠的能力與精力去應對這一切。這時,你必須將絕大多數事務性的工作交給自己的下屬去完成,而自己隻保留處理例外與非常事件的決定權與控製權
2.因事擇人,視德才授權
泰羅授權理論中一條最根本的準則就是因事擇人,視德才授權。授權不是利益分配,更不是榮譽照顧,而是為了將工作做得更出色的一種用人策略。在符合要求的下屬當中,把一部分權力授予他們,能夠使他們感到自己是分擔權力的主體,這就會在權力的支配下,形成更有效的凝聚作用與責任度。
3.先放後收
不要將一種權力無限度地授予下屬,而要適時地加以控製或是回收。這是泰羅授權法則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麵。有些領導者授予下屬權力後,從來不聞不問,致使上下級之間脫節,從而讓自己的下屬處於“權力真空”狀態;相反,如果時時處處監督下屬的權力應用,同樣會事倍功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收放結合,讓下屬在其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充分發揮,並始終與整體相協調。
4.不越級授權
在企業中,主要實行的是領導負責製,這種體製具有明顯的層次性。所以,在授予下屬權力時,一定要掌握好尺度,不要越級授權,而要逐級進行。否則,隻會引起各級下屬之間不必要的誤解與職責的混亂。如何保證這種授出的權力不失控呢?泰羅提出了以下幾點有益的忠告:
首先,命令跟蹤。一些領導在向下屬授權後往往會忘記發出的指令,這時,定期或是不定期地對自己的命令進行跟蹤是相當必要的。一個明智的領導者在跟蹤自己的命令時,並不一定要注意下屬工作的細節,他的目光會聚焦在下屬的工作態度、工作進度等方麵。
其次,有效反饋。對於下屬的工作表現的評價,不能太主觀臆斷,而要有說服力。這就要求領導者在授權後,要與下屬保持暢通的反饋渠道。下屬需要及時地反饋工作的進展情況,而你更需要向下屬傳授工作的改進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