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找對方法,變通做對事(2)(2 / 2)

一石激起千層浪,短短半個月,一些商場的老總主動向年輕人要貨,連一些偏遠縣市的商場采購員也聞風而動,原先庫存的5 000餘套天線當即告急。

一個月後,年輕人筋疲力盡地返回公司。而這時公司如同迎接凱旋的英雄一樣,將他披紅掛彩並夾道歡迎。營銷部經理也已經主動辭職,公司正式下令任命年輕人為新的營銷部經理。

年輕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把冰推銷給愛斯基摩人”並不是神話,隻要你去積極地找方法。方法得當,就不存在無法克服的困難。

閱讀思考題:

1你在遇到困難時的態度是怎樣的?你是否善於找方法來解決問題?

2你的單位裏是否存在遇到困難互相推諉的現象?假設你是單位領導,你會采取什麼措施解決這一問題?

借助他人力量征服工作高峰

作為團隊的一員,隻有把自己完全融入團隊中,借助他人的經驗與智慧,才能發揮個人的全部力量,才能解決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

不管你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員工,還是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都不要忘記這樣一句話:智者找助力,愚者找阻力。沒有一個人能夠獨自成功。讓更多的人幫助你成功,這是一種高效的社會智慧。

古代的智者無不千方百計地借用民力、借用別人之力以成其事,這樣的例子多得數也數不清。我們先來看一則和尚巧借民力的例子。

江西大庚縣境內有座雄山,山上有處飛瓦岩。說起飛瓦岩的得名,來源於一則曆史故事。

相傳當初和尚們在這山上建造寺院,需要木料和磚瓦。木料好解決,滿山都是大樹,可就近砍伐。但是磚瓦卻需要從山下運來,人手缺少,實在讓和尚們犯了難。後來,一個聰明的和尚想了一個借力的主意,先讓人把需要的磚瓦堆積在山下,然後四處宣揚,說自己擅長飛瓦砌屋,不用工匠,磚瓦便會自動飛起來把房蓋好。聽到的人半信半疑,都想當麵看個究竟。到了預定的那天,山下聚積了數千人。可是磚瓦還堆在山下,幾個和尚正在懶洋洋地挑磚瓦上山。觀眾們為了早一眼看到和尚飛瓦,都爭著幫忙搬運磚瓦。人多手快,不一會兒,堆積在山下的磚瓦便被搬到了山上。搬完磚瓦,大家都選好位置等著看和尚作法。那和尚出來連連施禮,說:“剛才作法已經完畢,磚瓦不是已經‘飛’上山來了嗎?”大家一聽被戲弄了,雖有些不快,但都佩服和尚的智慧,就當是積德行善了。這事傳揚開去,人們便把此地命名曰飛瓦岩。

善於借助別人力量便可獲得更多的收益,有助於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某公司要招聘一個營銷總監,報名的人很多,經過層層考試,最後隻剩下3個人競爭這個職位。為了測驗誰最適合擔任這個角色,公司出了一道怪題:請3個競爭者到果園裏摘水果。3個競爭者一個身手敏捷,一個個子高大,還有一個個子矮小,看來,前麵兩個最有可能成功,但正好相反,最後獲勝的竟然是那個矮個子。這到底是為什麼?原來,這次考試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競爭者要摘的水果都在很高的位置,而且大多都在樹梢。個子高的人,盡管一伸手就能摘到一些果子,但是數量畢竟有限。身手敏捷的人,盡管可以爬到樹上去,但是樹梢的一部分,他就夠不著了。而個子矮小的人,一看到這種情形,二話不說就往門口跑。守門的是個老頭,也是果園的維護者。他很謙虛地請教老頭平時他是怎樣摘這些樹梢上的水果的。老頭回答說是用梯子。於是,他向老頭提出借梯子,老頭十分爽快地答應了。有了梯子,摘起水果來自然不在話下,結果,他摘得比誰都多。因此,他贏得了最後的勝利,獲得了總監的職位。

而不善於向他人借力的劉芳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劉芳應聘到一家公司做銷售。上司交給她一項任務,讓她在本市做一下公司產品的市場調查,然後策劃一份市場營銷活動方法。

劉芳是第一天上班,工作又是上司親自交代的,因此不敢有絲毫懈怠。她一個人來到各大商場做了一番調查,然後帶著手頭資料躲進寫字間,搞起方案來。很長時間過去了,她的方案還是沒有做出來。

實際上,她收集的那些資料公司都有,她隻要向有關部門借閱一下即可,而她卻不懂得向他人尋求幫助,用別人的智慧來幫自己克服工作中的困難,隻是一個人像沒頭蒼蠅似的蠻幹,當然理不出任何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