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學邂逅藝術
專題
作者:楊宇
廖紅,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華南農業大學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導,根係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997年9月至1998年8月在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根係研究中心進行博士論文科研工作,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在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根係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
女人天生愛美,被譽為第三種人(女博士)甚至第四種人(女博導)的廖紅也不例外,接到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領獎通知後,她就開始琢磨頒獎典禮上穿什麼衣服,並向好友金穗谘詢。
金穗是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全國十佳服裝設計師,曾主持2010年廣州亞運會官方製服主創設計。幾經考慮,金穗決定為廖紅設計製作一套服裝,將她的研究內容融入其中。
金穗到廖紅的實驗室裏尋找靈感,一組黑色背景綠色花樣的圖片引起了她的興趣,這些都是大豆根係的縱切麵在熒光顯微鏡下的顯示圖,充滿神秘感,而且湧動著生命的活力。設計師們將原始圖案打散、組合、拚接並加以變化,1個多月後,一套交織著科學與藝術之美的套裙穿在了廖紅的身上,在頒獎典禮上驚豔全場。
“一格一格的是大豆根係細胞的細胞壁,這是中柱細胞,這是皮層細胞,裏麵一叢一叢的小花是一種真菌,叫菌根真菌,能幫助大豆根係吸收養分,與大豆根係是共生關係。”廖紅耐心地一一介紹,“我研究時就覺得它很美,但從沒想過能把它穿在身上,特別感謝金老師,是她將我的科研工作與藝術之美融為一體。”
廖紅長期致力於農作物養分高效利用的植物生理學與分子遺傳學研究。1997年,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廖紅由導師推薦赴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根係研究中心學習。次年,博士畢業留校的廖紅,與導師嚴小龍教授一起創建了華南農業大學根係生物學研究中心,在國內率先開辟了根係生物學的研究方向。廖紅說:“植物90%以上的養分都依靠根係吸收,但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還沒有人專門從事相關研究,我很幸運,在嚴教授的帶領下入了門。”
對植物的根係進行遺傳改良,讓其更高效地吸收養分並非易事,傳統的雜交育種方式要從龐雜的雜交樣本中重重選優,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成本;轉基因方法雖然高效直接,能克服傳統育種的很多缺陷,但因存在較大的技術難題和種種令人生畏的流言,始終難以大範圍推廣。
廖紅選擇了第三條路,她嚐試通過分子標記對植物基因進行定位,同時結合自己對根係生長和養分吸收的理解,定向選擇出更優良的作物。利用這種方法,一方麵可以通過定量分析和三維重建的方式對根係進行直接篩選,另一方麵又避免了引入其他物種的新基因所帶來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