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留學人員創業成功率
封麵故事
作者:文捷
留學人員創業者們手握行業領先的創新技術,有著國際的視野,他們的創業活動被寄予厚望。而他們最大的困難在於:技能過於單一,沒有市場經驗,也無法及時獲取國內的政府政策和投資商的信息。如果能夠使他們在組隊的時候有效地完成團隊成員之間的技能互補與整合,確保他們在創業過程中得到創業相關的教育和訓練,並提供他們以暢通的,與政府、投資商的交流渠道,留學人員回國的創業成功率就能夠得到有效提高。
海內外的留學人員創業協會提供的服務正可以滿足這些需求。除了留學創業人員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留學人員創業協會的發展和不斷完善,對留學人員創業的整體熱情和成功率的提高也有積極的推進作用。要提高留學人員創業的成功率,還需要通過支持海內外創業者協會的發展來實現。
創業的問題在哪裏
首先,我們這裏所說的留學人員創業,特指一批帶著創新技術或創新商業模式的海歸人士,在國內各級園區內注冊落戶後獲得資金扶持,並成功將企業發展壯大的創業模式。
這些留學人員創業者(以下簡稱“創業者”),往往都是海外名校畢業,掌握領先創新的技術和專利,具備國際視野,是一批在留過洋、鍍過金、取了“真經”之後,又被國家大力吸引回來的“天之驕子”。《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裏明確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我們可以相信,這些身懷絕技、歸國創業的精英們影響著未來中國的發展方向,中國的“喬布斯”、“比爾·蓋茨”很有可能就會從他們之中脫穎而出。
所以,筆者從2012年底開始關注現代中國留學生創業問題,2年時間裏,對200多名海內外創業者進行了問卷和訪談調查,以求掌握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真實情況,探尋影響其成敗的關鍵因素。
調查發現,留學生們要想獲得地方政府的支持資金,成功完成產品研發並打開市場,使公司走上正軌,仍然是艱險重重的。南京、蘇州等地海外留學生創業大賽的官方數據顯示,從網上報名到最後能夠獲得優待政策和資金支持的創業項目的比率,隻有3-6%。即使是這些獲得了優惠政策和資金扶持的企業,也未必都能成功打開市場,走上正軌。這樣的成活率仍然是十分低的。
優秀的創業項目一直供不應求。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全國各地的創業園區負責人競相拋出優惠政策,爭取同一個優秀創業項目的場景。那麼,為什麼仍然有那麼多的項目會在很早的階段就遭遇淘汰和失敗呢?為了解答這個問題,筆者對於2013年“春暉杯”入圍項目的代表者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128人,回答82人)。
調查發現,目前,大部分創業者都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53.8%的創業團隊裏所有成員都是同校甚至同研究室的同學。團隊成員之間往往專業相近,技能不全麵,優勢不互補。
2、89.5%的創業者是在國內創業政策的號召下而臨時組建的團隊,大部分創業者沒有創業經驗,也沒有接受過相關的教育和訓練。60.8%的項目仍然處於產品研發或商業模式討論的初級階段,69.3%的創業者的創業儲備資金低於100萬,可見,很多的留學人員創業還很不成熟,缺錢更缺經驗。
3、留學人員創新創業的開展,比起傳統的移民創業,更少會依賴“血緣關係”和“地緣關係”來獲取資源。創業者的公司地選址首先考慮的是產業環境的好壞和政策資金支持的有無,而把回到自己比較熟悉的城市作為考量因素的創業者僅占不到三分之一。並且,僅有5%的留學生創業團隊裏有自己的家人或者親屬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