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做一束飽滿的穀穗(1 / 1)

巴甫洛夫說:“絕不要驕傲。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在應該同意的場合固執起來;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拒絕別人的忠告和友誼的幫助;因為一驕傲,你們就會喪失客觀方麵的準繩。”

謙遜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去貶低自己、妄自菲薄,而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充實自我。不管是在曆史上還是現實社會裏,那些成功的人都是飽滿的穀穗———謙虛而充實,他們都能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和明確的目標。

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態,把自己看輕些,把別人看重些。其實,我們的生活又何嚐不是如此。自認為懷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別人的優秀;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隻有敢於低頭並不斷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夠不斷汲取教訓,才不會為別人的成功而欣喜,為自己的不足而自省,才會在挫折麵前發憤努力。

19世紀60年代,法朗士和一批法國熱愛文學的青年,準備創辦一個文學刊物,法朗士決定寫信給大文豪維克多·雨果,請求他寫一封回信作為該刊的序言。雨果幾天後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的時間回了信,青年們急切地打開一看,裏麵寫著:“年輕人,我是過去,你們是未來。我是一片樹葉,你們是森林。我是一支蠟燭,你們是萬道霞光。我隻是一道小溪,你們是汪洋大海……”看了雨果的回信,他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偉大的文學家雨果寫的。後經雨果女友朱麗葉特證實確是出自雨果親筆之手,然而,法朗士擔心此信會影響雨果的名譽就沒有放在刊物上予以發表。

其實,這封信恰恰是雨果謙虛品質的體現,它不僅無損詩人的名譽,反而從另一側麵反映了作家偉大和高尚的品質。

要想進入一扇門,就必須讓自己的頭比門框更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頂峰,就必須低下頭彎腰作好攀登的準備。低姿態進入,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氣度,我們以最低的姿態開始,是為了向更高的目標前行。

調子放到最低,心態煉到最靜,低著頭走好自己的路,不去驚羨別人,也不自暴自棄,守著內心的一份寧靜與淡泊,執著地走下去,說不定眼前就有一片屬於自己的風景。

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1785年曾擔任美國駐法大使。有一次,傑斐遜去法國外長的公寓拜訪。“您代替了富蘭克林先生?”法國外長問。“是接替他,沒有人能夠代替得了偉大的富蘭克林先生。”傑斐遜謙遜地回答說。傑斐遜的謙遜給法國外長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丘吉爾因為在臨戰指揮中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有卓越功勳,戰後在他退位時,英國國會打算通過提案塑造一尊他的銅像放在公園裏供遊人景仰。

一般人享此殊榮,高興還來不及,丘吉爾卻一口拒絕了。他說:“多謝大家的好意,我怕鳥兒在我的銅像上拉糞,那是多麼地有煞風景啊。所以我看還是免了吧!”

正如高爾基所說:“智慧是寶石,如果用謙遜鑲邊,就會更燦爛奪目。”雨果、傑斐遜、丘吉爾堪稱謙遜的典範,從他們的經曆可以看出,謙遜並非自我否定,它是自我肯定,表明我們為人的正直與修養。

因此在漫長的人生跋涉中,不得不學會低頭。但學會低頭並不是妄自菲薄與自卑,學會低頭意味的是謙虛、謹慎。

真正的飽學之士,不管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表現他的修養,就是低姿態。從他的低姿態裏麵,反而給人看到他的道德,他的學問,他的偉大。

凡是成熟的東西,都是呈現“低姿態”。稻穗成熟了,它就垂下頭來;果實豐滿了,它也是枝椏低垂。楊柳的枝條,也都是柔軟低垂的,所以任憑風吹雨打,未見柳樹折斷。這就說明了任何人、任何事,如果要有韌性,要有彈性,就要保持低姿態。

低姿態往往比高姿態更能達到目的,恭謙的態度有時比強硬的態度更能得人尊重。所謂強者,其定義是指能力強的人,而不是態度強硬的人,學會適時地用理直氣和來代替理直氣壯,才能更有效地達到自己的目標。一個能力強並且態度委婉的人,才能真正無往不利,才是真正聰明的人。

80後男生的小智慧

凡是成熟的東西,都是呈現“低姿態”。稻穗成熟了,它就垂下頭來;果實豐滿了,它也是枝椏低垂。楊柳的枝條,也都是柔軟低垂的,所以任憑風吹雨打,未見柳樹折斷。這就說明了任何人、任何事,如果要有韌性,要有彈性,就要保持低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