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從產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角度來看,將大部分第三產業排除在增值稅的征稅範圍之外,對服務業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營業稅的負麵作用擴大,嚴重製約了產業的分工細化、服務業的發展以及企業的轉型升級。因為每經過一道環節,都會對企業營業額全額征稅。如車輛租賃企業租賃收入要交營業稅,通過租賃車輛來提供運輸服務的企業所得的服務收入也要交納營業稅,這就包含了租賃服務環節的營業稅,造成重複征稅,加重了下遊企業的稅負。對於製造業來說,購買服務沒有增值稅發票,意味著其中所含的營業稅不能抵扣,也加重了製造業的稅負。
3.從稅收征管的角度看,兩套稅製並行造成了稅收征管實踐中的一些困境,如商品和服務的區別愈益模糊等。凡是與營業稅相關的產業和企業,就會選擇“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模式,盡量減少外購服務。這顯然不利於專業化分工和服務外包的發展。當前,工業設計、技術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對現代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而營業稅卻起了明顯的阻抑作用,妨礙了產業和企業的技術進步,所以減少營業稅的適用領域,其負麵作用就可以大大減少。同時,用增值稅來替代,也使針對貨物生產銷售的增值稅擴大到服務領域,增值稅環環相扣的抵扣鏈條就會更加完整,能更有效發揮增值稅的中性作用並減少稅收流失。
(二)“營改增”的意義
1.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發展轉型的一項重大改革,也是結構性減稅的重要內容。結構性減稅既區別於全麵的、大規模的減稅,又不同於以往的有增有減的稅負調整。結構性減稅更強調有選擇的減稅,是為了達到特定目標而針對特定群體、特定稅種來削減稅負水平。結構性減稅強調稅製結構內部的優化,強調貼近現實經濟的步伐,相對更為科學。
2.實施結構性減稅要結合深化稅製改革形成長期製度安排。國家“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全麵改革資源稅,開征環境保護稅等稅製改革措施,將更加凸顯減稅政策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激勵、引導作用。
三、“營改增”的宏觀經濟效應
營改增效應傳導的基本路徑是:以消除重複征稅為前提,以市場充分競爭為基礎,通過深化產業分工與協作,推動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和就業結構不斷優化,促進社會生產力水平相應提升。
(一)深化產業分工
從根本上解決多環節經營活動麵臨的重複征稅問題,推進現有營業稅納稅人之間加深分工協作;消除目前增值稅納稅人與營業稅納稅人在稅製上的隔離,促進各類納稅人之間開展分工協作。
(二)優化產業結構
有利於第三產業隨著分工細化而實現規模拓展和質量提升;分工加快專業化發展,推動技術進步與創新,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三)擴大國內需求
對投資者而言,將減輕其用於經營性或資本性投入的中間產品和勞務的稅收負擔,相當於降低投入成本,有利於擴大投資需求;對生產者和消費者而言,在生產和流通環節消除重複征稅因素後,商品和勞務價格中的稅額減少,有利於擴大有效供給和消費需求。
(四)改善外貿出口
將實現出口退稅由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領域延伸,形成出口退稅寬化效應,增強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貨物出口也將因外購生產性勞務所含稅款可以納入抵扣範圍,形成出口退稅深化效應,有助於進一步拓展貨物出口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