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柏文喜提出“市場深化呼喚民間金融合法化”的觀點。2011年,央行為緩解國內中小企業的“資金荒”問題,高調認定民間借貸貸款利率不得超過國家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即為合法,拉開了民間借貸合法化的序幕。2012年兩會期間,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利時集團董事長李立新等均表示支持民間借貸合法化。2013年3月6日下午,在浙江團開放日,浙江省副省長毛光烈在回答記者提問吳英案時說:“應該把民間借貸陽光化、規範化,拿到地麵上來。”民間借貸合法化正在火熱發展。
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民間借貸產生的影響
(一)財政政策對民間借貸的影響
1.國家采取加大公共支出、政府投資和財政補貼時,是為刺激經濟的發展,利率上升。從經濟學上麵來講,政府支出的增加意味著總需求(或總支出)的增加,這將使產量和收入增加,從而增加對貨幣的交易需求量,在貨幣供給量不變的條件下(或LM曲線不變),新增加的貨幣需求會使利率上升,最終引起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的下降來保證貨幣市場均衡。這個過程,在IS-LM模型上表現為LM曲線不變,IS曲線向右移動,總需求的增加引起收入和利率的同時增加。
從現實意義來看,短期內政府增加支出和投資的目的是促進消費與投資,因而利率會下降從而減少儲蓄以促進投資,這時的貸款利率較低,資金需求方獲取資本較容易且融資成本低,此時民間金融資金需求減少。同時,對於資本貸出方來說,獲取的收益少,自然會撤出資本轉向其他熱門投資行業,以獲取更高的收益,也就是說,民間金融資本供給減少,由需求供給曲線移動均衡點的移動規律可知,民間借貸發展不景氣。長期來看,政府投資最終會使利率升高,貸款利率也隨之升高,金融市場的資金因受到限製而減少,故需求方對民間金融資本需求增加,民間金融市場借貸利率也上升,獲取的收益也上升,從而吸引了更多的資金進入民間金融借貸係統,此時供給也增加,民間金融也獲得發展。同理,當國家減少公共支出、政府投資和財政補貼時,往往是為了減緩過熱的經濟發展狀態。在短時間內,利率開始上升以吸收存款增加儲蓄減少投資,此時貸款利率也上升,這時如有投資需要進行,便轉向民間借貸,民間借貸獲得發展,但長期結果是利率下降最後又阻礙民間借貸的發展。
2.總體上來看,當國家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時,鼓勵投資及以需求上拉經濟。開始時,貨幣政策為了配合財政政策的有效實施,利率會下降民間金融所占市場比例下降,但最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會使得利率上升,此時民間借貸所占比例又上升。反之,當國家采取緊縮性財政政策時是為了抑製需求,開始時貨幣政策為了配合財政政策的有效實施,利率會上升民間金融所占市場比例上升,但最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會使得利率上升,此時民間借貸所占比例又有所回升。民間借貸利率的變化主要取決於行業的發展是否景氣,整體性就看國家是想刺激投資還是抑製投資。
(二)貨幣政策對民間借貸的影響
貨幣政策是解決信貸總量投放過剩的問題,高度統一性非常強,造成國家產業政策重點支持的農業產業化經濟鏈資金需求嚴重不足。而民間借貸以其簡便、快捷為農業產業化經濟鏈提供了資金支持,對地區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1.從具體內容方麵來看:
第一,法定貸款利率對民間借貸利率有影響。目前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國務院批準和國務院授權中國人民銀行製定的各種利率為法定利率。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及資金供求關係,一般在一定時期內對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作出規定。民間貸款的利率一般來說是高於法定貸款利率的,原因主要是我國民有經濟隻能從官方金融中得到不到20%的總貸款,難以滿足強大的資金需求,對於很多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業主來說,獲得貸款有嚴格的審核機製,沒有一定的擔保從非民間金融機構獲取貸款是很難的。在這種情況下,民間金融機構的發展便填補了官方金融不能為民有經濟的發展提供足夠的資本的空缺,所以更多得不到官方金融貸款的借款方主體更願意支付高於官方貸款利率的利息來獲取自己發展所需要的資本,在這種情況下存在大量的需求。所以,當法定利率上升的時候,更多的資本需求者會轉向民間金融係統,更增加了需求,此時供不應求,民間借貸利率也必然上升。反之,當法定利率下降時,會有一部分借款主體轉向官方金融機構,從而減少了民間借貸的需求,所以民間借貸利率會有所下降。但是由於官方金融機構貸款約束條件等,這部分借款主體的數量並不會太大,所以其下降幅度也是有限的,變化不是很大。總的來說,民間借貸利率與法定利率走向一致,法定利率上升民間借貸利率也上升,但是法定利率下降對民間借貸利率的影響不是特別大。